肾脏疾病近20年蝉联国人10大死因、台湾末期肾脏病盛行率,更是全球排名第一。慢性肾脏病俨然是「新国病」,20岁以上国人慢性肾脏病盛行率为9.8%,而慢性肾脏病发展到后期需要透析治疗,100 年门诊透析预算约新台币308.7亿元,占健保总预算6%。据估计国内每一血液透析病患每年健保花费约60万元,腹膜透析病患每年健保花费约45万元,且腹膜透析较血液透析可提高生活品质。
对此,卫生署与生策会邀集专家分析原因并提出防治研究计画,除了建立国家级资料库,提供慢性肾脏病监测指标,未来将发表本土版肾功能计算公式。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副院长黄秋锦,14日发表「国人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及其成本效果分析比较」。她表示,慢性肾脏病发展到后期的治疗方式有 3种,包括移植、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目前全国洗肾患者约6万人左右,其中约9成采血液透析、1成腹膜透析;每年新增8000人,其中有3成是75岁以上。
当面对洗肾关卡,患者该选择「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医师研究发现,透析治疗选择应客制化,接受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品质优于血液透析,费用少了25%,从存活率来看,建议70岁以下、非糖尿病患可优先评估使用「腹膜透析」。
洗肾分两种,一是洗血,二是洗肚子,前者称血液透析(HD),后者谓腹膜透析(CAPD)。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不同是,血液透析需到医疗院所执行,采腹膜透析患者可在家中自行执行,但目前仍有许多腹膜病患担忧是否会患腹膜炎。黄秋锦指出,腹膜透析患腹膜炎的比率约5年1次,主要是受细菌感染、操作不当及肠胃不好所致。
另一方面,从资料库中分析比较4万5000个透析治疗的病患资料中显示,以5年存活率分析,55岁以下腹膜透析存活率83%、血液透析存活率77%;70岁以上腹膜透析存活率15%、血液透析存活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