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12/21 上午 10:26:04

發病後平均存活不到10年RNAi藥物從源頭抑止罕病大有可為

(關鍵字: 基因突變 , 基因檢測 , 神經病變 , FAP , 顯性遺傳 , 謝松蒼

50多歲的陳先生,近年來漸進式地手脚麻木、有針刺感,也變得容易腹瀉,無力上樓梯,就醫診治也未見改善,原本以為是因為年紀漸長,身體機能退化所致。但是親戚中有人也出現類似症狀,可能是家族共同的健康隱患,經過抽血進行基因檢查後,才發現罹患罕見的「家族型類澱粉神經病變」(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y,FAP)。如果未能及早確診並且治療,患者平均存活期只有8~10年,且病況若持續惡化,恐致癱瘓。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教授表示, FAP是一種罕見的顯性遺傳疾病,致病主因是特定的基因突變導致生成的蛋白質結構異常、進而造成類澱粉蛋白無法自然排除,沉積在體內各器官導致功能損害,有9成以上患者會伴隨晚發性的周邊神經退化、神經性疼痛以及自律神經失調,大約在7~8年後,病情就會惡化到無法行走、重要內臟器官衰竭,其中最嚴重的情況便是心肌病變導致心臟衰竭,以及心臟傳導異常導致心律不整,需要裝心律調節器。

初估國內現知的FAP患者人數約為150~180位,大多於50歲之後發病。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疾病是顯性遺傳,只要家族中有此遺傳因子,其後代無論男女都有五成的遺傳機率,產生病變後會侵犯周邊神經、心臟、腸胃道、腦膜、眼睛等器官系統,造成各種細微症狀、不易察覺。由於大眾對FAP與其發病症狀不甚了解,預期還有許多不同程度的隱藏患者並未被診斷出來。

謝松蒼教授也說明,罹患FAP導致的器官功能損害或異常,過去多藉由外科手術、臟器移植等方式解決,但只能治標而不治本,再加上器官移植仍有許多限制與術後照護問題,對患者生活影響甚鉅;目前國外已經成功發展RNAi干擾療法具有高選擇性與標靶性,可以抑止特定基因的轉錄,減少異常蛋白的產生,因此能有效減緩FAP的病程與症狀影響。RNAi干擾療法也是諾貝爾醫學獎的所肯定的創新研究,普遍被認為是當今全球生物製藥開發的領域中,最有前途並迅速發展的領域之一。

謝松蒼教授強調,雖然基因層面的治療具有獨特優勢,而減少手術對於患者體況的破壞率也可大幅降低。但是將RNAi干擾機轉成功地藥品化並且產生穩定的治療效果難度極高,因此當美國FDA核准全球第一個針對罕病治療的RNAi干擾藥物,已經引起醫界大幅討論與關注,台灣也因為獨具FAP的特有基因型而被納入臨床研究的收案地區之一,可謂走在全球先進治療的浪頭上。

如今基因檢測與治療方式都更趨成熟,若有家中親友已確診罹患FAP,專家也建議家族成員都應提高警覺,盡快安排檢測是否同樣具有致病基因,方能及早治療、從源頭就阻止病情的發展。

臺灣醫療技術領先全球,病患及早發現病因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臺灣醫療技術領先全球,病患及早發現病因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