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陈先生,近年来渐进式地手脚麻木、有针刺感,也变得容易腹泻,无力上楼梯,就医诊治也未见改善,原本以为是因为年纪渐长,身体机能退化所致。但是亲戚中有人也出现类似症状,可能是家族共同的健康隐患,经过抽血进行基因检查后,才发现罹患罕见的「家族型类淀粉神经病变」(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y,FAP)。如果未能及早确诊并且治疗,患者平均存活期只有8~10年,且病况若持续恶化,恐致瘫痪。
台大医院神经部主治医师谢松苍教授表示, FAP是一种罕见的显性遗传疾病,致病主因是特定的基因突变导致生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进而造成类淀粉蛋白无法自然排除,沉积在体内各器官导致功能损害,有9成以上患者会伴随晚发性的周边神经退化、神经性疼痛以及自律神经失调,大约在7~8年后,病情就会恶化到无法行走、重要内脏器官衰竭,其中最严重的情况便是心肌病变导致心脏衰竭,以及心脏传导异常导致心律不整,需要装心律调节器。
初估国内现知的FAP患者人数约为150~180位,大多于50岁之后发病。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疾病是显性遗传,只要家族中有此遗传因子,其后代无论男女都有五成的遗传机率,产生病变后会侵犯周边神经、心脏、肠胃道、脑膜、眼睛等器官系统,造成各种细微症状、不易察觉。由于大众对FAP与其发病症状不甚了解,预期还有许多不同程度的隐藏患者并未被诊断出来。
谢松苍教授也说明,罹患FAP导致的器官功能损害或异常,过去多藉由外科手术、脏器移植等方式解决,但只能治标而不治本,再加上器官移植仍有许多限制与术后照护问题,对患者生活影响甚钜;目前国外已经成功发展RNAi干扰疗法具有高选择性与标靶性,可以抑止特定基因的转录,减少异常蛋白的产生,因此能有效减缓FAP的病程与症状影响。RNAi干扰疗法也是诺贝尔医学奖的所肯定的创新研究,普遍被认为是当今全球生物制药开发的领域中,最有前途并迅速发展的领域之一。
谢松苍教授强调,虽然基因层面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而减少手术对于患者体况的破坏率也可大幅降低。但是将RNAi干扰机转成功地药品化并且产生稳定的治疗效果难度极高,因此当美国FDA核准全球第一个针对罕病治疗的RNAi干扰药物,已经引起医界大幅讨论与关注,台湾也因为独具FAP的特有基因型而被纳入临床研究的收案地区之一,可谓走在全球先进治疗的浪头上。
如今基因检测与治疗方式都更趋成熟,若有家中亲友已确诊罹患FAP,专家也建议家族成员都应提高警觉,尽快安排检测是否同样具有致病基因,方能及早治疗、从源头就阻止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