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9/18 下午 06:12:28

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掌握“治疗之窗”

(關鍵字: 自體免疫疾病 , 關節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葉宏明 , 小分子口服藥

何女士因为双手关节肿痛僵硬就医,抽血检查发现类风湿因子呈阳性、发炎指数偏高,听到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时,何女士很难接受,想到自己才40岁、孩子刚念幼儿园,得了这种重大伤病该怎么办?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台湾健保署认定的重大伤病,而透过对致病机转的研究,及细胞激素和讯息传递的认识,新药研发一日千里,“不只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大幅提升,其他如干癣、僵直性脊椎炎,溃疡性大肠炎等自体免疫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台南巿立医院风湿科主治医生叶宏明表示,这1、20年来的发展,可说是风湿病学的黄金时期,药物愈来愈多元化,除了生物制剂,小分子口服药的问世也带给患者“免打针”的方便选择。所以,只要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就像何女士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关节肿痛症状及发炎指数都已显著改善,总算化解她的心理压力,对抗病更有信心。

叶宏明医生强调,类风湿性关节炎刚发病的前3个月称为“治疗之窗(therapeutic window)”,意思是愈早积极治疗,效果愈好。尤其类风湿关节炎除了侵犯关节滑膜,造成慢性滑膜炎,发病早期就会造成骨头侵蚀,没有妥善治疗会继续恶化而导致残障;更将波及其他器官——例如引发心血管疾病、脑中风等,可说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医生提醒,务必寻求有经验的风湿科医生,早期发现关节病变征兆。
醫師提醒,務必尋求有經驗的風濕科醫師,早期發現關節病變徵兆。

但早期发现并不容易,“在台湾,针对资深病友的研究发现,从症状出现到求医平均为4个月,而求医到确诊时间平均值长达7个多月。”叶宏明医生指出,许多病患误以为刚发病时的关节酸痛等症状是因为劳累、肌肉酸痛而缺乏警觉;或是先向其他科别的医生求诊——根据欧洲10个国家医学中心的研究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从有症状到转诊风湿科专科医生平均约24周。更大的挑战是,初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抽血检查类风湿因子及发炎指数ESR、CRP也可能是阴性、无异常,X 光检查通常也没有侵蚀的痕迹,导致延误确诊的时间;因此务必寻求有经验的风湿科医生,早期发现关节病变征兆。

叶宏明医生也提醒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不是免疫机能低下,而是出错。” 他解释免疫系统像军队要对抗外来敌人,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辨识敌我的机制”出错而误杀无辜的“关节”;有些人误以为是“免疫机能低下,要增强免疫力”,错用补品或保健食品反而让病情加剧,“所以医生都会提醒病人不要乱吃宣称能提升免疫力的食品、中草药。”叶宏明表示,幸好经过长时间的卫教倡导,现在病人的观念较进步,临床上这种问题也较少发生了。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