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气温下滑,许多人纷纷出现一起床,感觉头晕目眩,甚至天旋地转站不稳等不适症状。经过诊断为眩晕症,此为常见冬病,如果轻忽治疗,可能有导致中风的风险。中医对于眩晕症的调理治疗,会先评估眩晕是属于实证或虚证,再去判断归为风、火、痰、瘀、虚的哪一类型。冬季最常出现的眩晕是风寒型与寒湿型,其中对于寒湿型的治疗,除了温灸腹部,也推荐喝肉桂姜茶饮祛湿。
冬天眩晕病患增多,中医师:这些原因容易诱发
康涵菁中医师表示,每到冬天,因眩晕症求诊的病患不少,分析原因可能是有的人在冬天吃进过多高热量食物,担心肥胖甩不掉,所以选择透过节制饮食,以控制体重。如果采用适当的控制饮食热量摄取方法,基本上应该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是,如果选择极端的节食方法减重,就有可能引发不良的状况发生,例如,经常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等现象。
此外,也有的人每遇到冬天气温下降,就容易出现疲倦、头晕等症状,小心可能是「低血压」造成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中风或心肌梗塞等并发症。临床医学认为成人手臂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就可能有低血压的问题。低收缩压的主要征状包括头昏、耳鸣、脸色苍白及全身无力,再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呕吐或昏厥,甚至癫痫等情况。
中医治疗眩晕从多面向切入,治标与调理体质兼顾
康涵菁中医师表示,在门诊曾收治过1位中年男性,他在工作时常需要走动,越是忙碌时,眩晕越容易会发作。发作时服用西药可暂时缓解,但停药之后又会复发,前来就诊时,会先施以针灸,帮他将身体紊乱的气机先调顺,之后开立疏肝理气及通窍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