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进入深秋,早晚温差大,许多民众常因下肢水肿饱受困扰。中医指出,水肿与心、脾、肝、肾有关,对付下肢水肿有3招,包括:建议吃红豆、玉米须等3食物,或用茯苓、陈皮、薏仁茶消水肿,以及按压气海穴、血海穴等,消脂、排水、塑腿型。
台湾新北市中医公会常务理事、中医沙政平指出,体质与生活习惯均与水肿密不可分,有可能是因为先有了习惯,才造成后来的水肿体质症型。再者,女性原本肺气就虚,水肿情况也较常见,尤其秋天燥热,更容易加重脾虚痰湿的水肿现象。
长时间不动 易引起下肢水肿
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不动,下肢的循环能力变差,最容易引起下肢水肿,要改善症状,最有用方法就是运动。另外,饮食及生活习惯也是重要因素,包括吃太咸等。中医调理一般的水肿有很好的效果,说明如下:
1.肺气虚:容易喘、面色较白,多数是脸部及上半身水肿。可用越婢加朮汤、防己黄耆汤。
2.脾湿:胃口较差、大便容易软散,水肿多为全身性,可用导水茯苓汤、五苓散。
3.肾气虚:易腰酸背痛、小便不顺、尿量较少,下半身水肿,可用济生肾气丸。
4.内分泌改善:月经前后体重增加,由于荷尔蒙改变造成的水肿,可用加味逍遥散、甘露消毒丹。

性交中斷法體外射精,不會懷孕?破解5迷思
秋天皮膚2大害!防乾燥過敏,防曬+保濕就對了!
李新墜樓因為藥物?楊聰財:吃憂鬱症藥物小心恍神
代謝力差,小心疾病找上門!別犯3大代謝NG行為!啟動代謝力4大飲食原則
台大北護分院新世代自動化智慧藥局啟用,用藥更智慧、更安心!
脂肪肝也會直接惡化為肝癌?「肝包油」成肝癌元凶!醫示警:這4類人該檢查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