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12/30 下午 12:19:56

膝望無窮-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

(關鍵字: 退化性關節炎 , 張棋楨廖學聰

俗語說:「人未老,關節先老」,即便是機器,經年累月的使用也會有損壞的一天。尤其是越精密的機器,越容易磨損。人類的膝關節就是如此。

不管是男是女,幾乎都會被某種程度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困擾,超過五十歲的人發生率為二十~三十%,到了七、八十歲可高達七成左右。
不管是男是女,幾乎都會被某種程度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困擾,超過五十歲的人發生率為二十~三十%,到了七、八十歲可高達七成左右。

膝關節為什麼會退化?

膝關節是構成人體最精緻的部位之一。膝關節為大小腿骨骼交接處猶如齒輪,中間有富彈性的軟骨,其週邊附著支持關節活動的韌帶及肌腱,這些組織彼此巧妙配合,讓我們能站立、行走、蹲跪、跑步、跳高、上下樓梯。

膝關節到承受身體多少重量呢?站立時,它便承受了幾乎相當於體重的重量。平地行走時為體重之四倍;爬昇時為體重之七倍;跳躍時為實際體重之十五倍。舉例 說明,一個體重五十公斤的人,其膝關節在跳躍時,所承受的壓力為七百五十公斤。膝關節雖然是一部構造精良的機器,然而每天承受這樣巨大的負擔,隨著年齡增長,軟骨不斷磨損,韌帶及肌腱的彈性慢慢消失,若再加上過胖的體重及不適當的運動,任憑怎麼樣耐用的機器也會有運轉失靈發生障礙的一天。

誰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根據醫學統計只要活得夠久,人終其一生,不管是男是女,幾乎都會被某種程度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困擾,超過五十歲的人發生率為二十~三十%,到了七、八十歲可高達七成左右。

常見原因如下: (一) 老化;(二) 關節有外傷;(三) 因新陳代謝疾病所引起,如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病;(四) 關節有細菌感染等疾病,在治癒後,容易退化;(五) 體重過重者;(六) 先天性關節結構不良。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徵兆與症狀

一般來說,病人會抱怨膝蓋疼痛,不能蹲跪,無法久站,上下樓梯困難,坐久了就站不起來,早上起床時會有關節僵硬的感覺,逐漸地關節腫脹連移動走路都會痛,甚致關節變形,當天氣變冷或潮溼時會加重關節症狀,故常被稱為退化性的「風濕」猶如氣象台一樣。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有以下的診斷標準:

(一) 膝關節疼痛併以下任一點区年齡大於40歲参晨間僵硬小於30分鐘哑關節活動時有霹啪聲。

(二) X光片顯示有骨刺,關節腔變窄。

符合(一)及(二)即可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

治療的新趨勢與新觀念

大多數人習慣地相信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老化過程的一部分,它的病程沒辦法被遏止或改善。這是錯誤的觀念。根據近年來國外知名的風濕期刊研究報告支持,其實退化性膝關節炎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可供患者選擇,分述如下:

(一)藥物治療方面:第一類‧改善症狀的藥:最近新型的非類固醇止痛抗發炎藥物(CO-2抑制劑)能減輕關節發炎疼痛,且避免腸胃的副作用及腎毒性,有別於傳統的止痛藥,可降低病人對止痛藥的害怕與疑慮。第二類‧修飾關節構造的藥:意味著這些藥物是真正在治療關節軟骨組織構造,不只是減輕關節疼痛發炎而 已。口服葡萄醣胺及軟骨素和關節內注射玻尿酸是屬於此類藥物。

  1. 葡萄醣胺(glucosamine)及軟骨素(chondroitin):這二種物質為天然的營養劑(有軟骨保護劑之稱),是關節內軟骨細胞合成醣蛋白 (軟骨成份)所必需之原料,可刺激軟骨細胞增生,恢復退化及修補損傷軟骨細胞的功能。口服葡萄醣胺及軟骨素後之分佈情形亦經證實能被膝關節軟骨快速地吸收,同時具有緩和的抗發炎作用。所以早期診斷並服用此類藥物是積極的方法之一。健保有給付此藥但規定適用於六十歲以上的病人,且一年內只可使用六個月。

  2. 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玻尿酸(Hyaluronic acid,有關節潤滑劑之稱)本身即為關節軟骨組織的一部分,也是關節液的成份,可刺激軟骨細胞增生、保護潤滑關節及降低發炎反應,現在已有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製劑(如Artzd、Synvisc、Hyalgan等)在各個國家使用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關節退化嚴重(X光分類為第四級)則治療效果不佳。玻尿酸僅適用於膝關節退化,標準的療程為每週注射一次,要連續五週,至於是否能治療其它的退化關節如髖、肩等,有小型的研究報告然未有結論。

(二)復健治療:病人應儘量避免蹲、跪、跑、跳、爬或上下樓梯。必要時可使用拐杖或矯正鞋以減輕膝關節的負擔。肥胖的人應減肥;鼓勵病人多做抬腿運動、游泳或騎自行車來加強大腿肌力;其他還包括熱療、電療、短波等。

(三)手術治療:當關節嚴重退化軟骨磨損殆盡變形時可用切骨術、清創術或人工關節置換來恢復關節功能。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遠景通常是良好的,雖然病程是長期慢性地,經由藥物治療、適度運動、關節保養及復健便能獲得控制不會再惡化,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疼痛 或畸形的現象。就現在而言能改善或治療關節退化的藥物不斷地在研發上市,再加上先進的人工關節替代手術,已提供了無窮希望及提昇生活品質的保障。患者應該積極去面對它,千萬不可氣餒。

為健康 “讚” 出來!快按讚加入《華人健康網》!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