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形似家貓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由於坡地大肆開發和道路切割,使得棲地嚴重破碎化和喪失,瀕臨絕種的處境十分危急。目前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收容10隻石虎,多半遭獸鋏夾傷截肢無法野放,目前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進行域外保育研究,希望透過攝錄影像,記錄石虎生存方式,以提供更多保育資訊給民眾。(影音/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收容助理研究員林育秀指出,石虎在台灣發現的地點十分零星,且常受到車禍等人為干擾的威脅,另因石虎與人類活動範圍重疊度高,可能攻擊農民或農場圈養的雞隻,造成農民的損失而遭受捕殺傷亡,野外受傷經送至救傷單位的石虎中,超過一半以上是因為被獸鋏夾傷。
正因野外生存壓力大,目前估計野外數量已十分稀少。據特生中心資料顯示,台灣西部的桃園至台南範圍,均曾有發現紀錄,但近年來僅剩苗栗、台中及南投地區仍有確切的分布紀錄。正因石虎野外數量稀少,且夜間活動的習性,欲詳細調查並不容易。
研究員林育秀指出,石虎是老一輩台灣人所習稱的山貓,為僅次於雲豹,台灣最美麗、最威風的貓科動物,在覓食時十分沈靜從容,以守株待兔的戰略,守候在野鼠必經的路線,獵物經過時再出其不意躍出捕捉,主要是靠兩隻粗壯有力的前肢。
石虎看似可愛,但癒後無法野放的石虎依然野性十足,不易馴養。對於需要極大生活領域的石虎來說,圈養環境的空間須儘可能提供豐富化的設施,並讓牠們保有足夠的隱蔽藏匿空間。
研究員林育秀強調,目前研究人員已經意識到石虎「域外保育」的工作刻不容緩,自2011年起和台北市立動物園展開合作計畫,賦予收容石虎新的生命-代言石虎保育,開始進行在圈養環境中石虎相關的研究工作,提供較近似野外的棲地環境,試圖在較天然的圈養環境中觀察謎樣般石虎的行為,並收集到許多珍貴影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