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一种重复发作,遇到挫折或达不到要求时就暴怒的情形,精神医学界日前更新准则,纳入这种“严重情绪失调”为一类新的诊断,台湾医师依照最新准则对7百名高一新生进行调查,发现这种“不爽少年”盛行率约3~5%,需用药处理体质上问题,并辅以情绪辨认与控制的辅导。
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叶启斌表示,“严重情绪失调” 好发在7~17岁青少年,一旦遭受自己觉得不公平的待遇之後,产生言语上或是行动上的破坏或报复行为,诊断有3个要素,分别是持续时间至少1年以上、在2个不同场合都发生过、一周发生频率超过3次以上。
叶启斌医师表示,这类患者多半有体质上的问题,大脑接受他人反应以及控制自己情绪的回路出了状况,别人已经生气了却毫不察觉,因此常常让人感觉白目;此外,体质的脆弱性也让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除了容易暴怒,严重者甚至会有自伤或暴力攻击的行为。
由於这是一个崭新的精神科诊断,叶启斌医师应用新的诊断标准,透过问卷以及会谈调查7百名高一新生,确诊为 “严重情绪失调” 者约3~5%,同时发现这些患者有共病问题:45.5%的人同时有过动症、36.4%同时有对立性反叛疾患、31.8%合并有严重型忧郁症、18%合并有躁郁症。
叶启斌医师指出,“严重情绪失调” 本身没有专门的药物,但由於共病情形很常见,因此应先用药治疗其他合并的疾病,控制体质上的问题之後,再辅以情绪辨认与控制的相关辅导。最新的研究发现,这些 “严重情绪失调” 青少年,若没有及时被诊断与治疗,成年之後反而容易导致重度忧郁症。
除了体质的因素,要避免孩子成为 “不爽少年”,叶启斌医师提醒後天的教养方式也很重要,父母若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或让孩子过度接受网路、电视的刺激,会让他们的挫折忍耐度变低,这也是严重情绪失调的危险因子。
因此教养孩子时,不要随时随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要透过积点等方式,适时延迟孩子提出的物质要求,并且让孩子培养运动习惯,可帮助脑部分泌一些稳定情绪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