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藝人女神卡卡自爆曾在高中時期罹患「暴食症」,只要一遇壓力就以「狂吃」做為壓力宣洩管道,吃完後卻又採取激烈的催吐手段。其實,為了保持纖細的身材,演藝圈和時尚界也經常傳出因不當減肥造成「厭食症」的個案。精神科醫師提醒,暴食症和厭食症同為飲食障礙的疾病,引發原因雖不盡相同,卻一樣有「不當催吐」的可能行為,嚴重會影響身體健康。
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天氣一變暖和,愛美女性為展露身材,多會想方設法「瘦身」以追求美好體態。但對厭食症患者而言,長期存在「瘦還要更瘦」的錯誤觀念,導致即使體重已在理想值之下,仍會因自覺身材過胖而採行激烈的禁食、催吐、腹瀉方式減肥,且可能隨著天氣變熱而加劇。至於體重過胖的暴食症患者,雖未必自覺肥胖,卻也往往在過度進食後採取不當的催吐或清瀉。
每個厭食症患者的形成原因各有不同,就生理而言,約40%~80%厭食症患者是因人腦脊髓液中的血清素(serotonin)過低所致,對象多為國中至大學求學階段的女性;就心理而言,患者多有低自主性、負面評價卻渴望被肯定、敏感的特質,以及強迫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另外,約40%~60%患者的病因源自於家庭環境因素與母親衝突後,所產生的報復心態。至於厭食症患者則多因遭受壓力或挫折,引發重複性暴食和催吐行為。
楊聰財醫師表示,厭食症的臨床症狀,包括月經不來、營養不良、貧血、脫水,10%嚴重患者甚至因長期缺乏營養,干擾正常身體機能,引發多重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治療時,首先需注意其生理狀態是否會危急生命安全,必要時需安排住院、強迫攝食、施打營養針;接著協助患者建立「理想體重」的正確概念,亦即BMI值應介於18~23.5間,低則過瘦高則過胖,同時強化正面思考,並針對同時併存的其他心理疾病予以治療;最後則需有「高情緒表達」(High Emotional Expression)傾向的家人協助,避免過度干涉、過度批評、過度保護患者的行為,多給予自由和鼓勵。
至於暴食症經常出現的脫水、口腔齲齒與消化道疾病,多因不當暴食和催吐所致。治療以協助排除情緒障礙、學會衝動控制和建立正確的情緒管理方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