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針對台灣社區老年人的身心調查研究,約有42%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礙」苦惱,且未積極求醫或接受有效治療。精神科醫師提醒,改善銀髮族的睡眠障礙,可以避免許多慢性疾病惡化,也能避免發生急症的機會。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銀髮族的睡眠障礙大致可分為幾種情形,包括因慢性疾病影響睡眠,常見型態為失眠。身體疾病、夜間頻尿或伴隨疾病的疼痛都是失眠的主因;憂鬱症、焦慮症、失智症等精神疾患者亦常有睡眠障礙;具有提神、興奮的藥物如果在晚餐或睡前服用更容易影響睡眠;長期喝酒會改變睡眠結構,如容易早醒且宿醉。
還有些老年人有容易打鼾、睡眠時出現短暫呼吸中止,致白天容易感到疲勞、嗜睡、打哈欠等,醫學上稱作「睡眠中止症候群」。另外,當腦部退化或損壞,如失智症或中風,生理時鐘變成不規則造成睡眠週期產生混亂,可能會有白天睡覺、晚上清醒的情形或每天「睡眠-清醒」的時間不規律。
此外,有些銀髮族因社交生活減少、工作所需體力消耗減少,導致睡眠障礙困擾,這樣的睡眠障礙也會使得老年人在日間覺得疲勞、甚至有頭痛、肌肉酸痛等不適。
如何改善銀髮族的「睡眠障礙」?楊聰財醫師建議,首先,必須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如規律的生活作息。其次,身體、精神疾病或服用藥物是睡眠障礙發生的主因,因此治療這些疾病,選擇較不影響睡眠的藥物則可以改善睡眠。第三,藥物治療建議可選擇安眠藥、抗憂鬱劑等;新一代的安眠藥可改善睡眠的質與量,故在醫師的指示下,短暫服用安眠藥仍為較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