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母细胞瘤是一恼人的遗传性疾病,家住台南的吴义弘、吴昭德父子原本都很健康,但儿子吴昭德6年前因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而瘫痪,幸经大林慈济医院收治,手术开刀,渐渐恢复;讵料,造化弄人,父亲吴义弘日前竟也罹患,且肿瘤罕见长在延脑接近脊髓间,开刀风险很高,幸神经外科主任陈金城利用血管烧灼术,幸运挽回父亲一命。
大林慈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金城指出,血管母细胞瘤是由脑神经和脊髓神经所产生的一种高度血管分化的良性肿瘤。大多数的血管母细胞瘤是由单一病灶所产生的。若无即时医治,时间一久最后会手脚瘫痪、肌肉萎缩,病患就会永久瘫痪无法复原。
临床上,血管母细胞瘤会有2种基本的形态,包括固体状和囊泡状的。固体状肿瘤几乎全部由细胞所组成,而囊泡状肿瘤则是小部份的细胞伴随着大部份的囊泡所组成的。随着血管母细胞瘤的生长,日益增大的肿瘤将会压迫到脑部,并且造成一些神经学上的症状,例如头痛、肢体无力、感觉丧失、平衡和协调问题,或是水脑症。
陈金城医师表示,目前血管母细胞瘤可以用注射显影剂的电脑断层,或是核磁共振扫瞄来加以诊断。在这些检查中,注射显影剂之后,血管母细胞瘤会在脑或是脊髓中显现出亮白色的病灶。由于血管母细胞瘤往往会跟一些肿瘤很像,例如脑膜瘤、转移性脑瘤或是一些血管病变,例如动静脉畸形,因此诊断上不易察觉。
此外,血管母细胞瘤患者,随着时间的增加,会在脑部和脊髓中形成许多血管母细胞瘤。在这种情况下,病患一生中往往需要多次的手术治疗。这些手术,不止增加病患金钱负担,即使手术成功,也会导致病患逐渐失能。
陈金城医师强调,吴义弘的瘤长在延脑连接颈脊髓之间,加上这种血管母细胞瘤容易出血,所以开刀时风险很高,需要小心谨慎,才不致于造成大出血及脊髓伤害。而有些瘤还会长在小脑及视网膜,有些会合并有肾脏囊肿、胰脏囊肿、嗜铬细胞瘤等,甚至出现肾细胞癌,除了发现时应尽快手术切除,术后也必须做定期追踪。
吴义弘在手术后目前已能自然行走,虽然对于遗传这种疾病给儿子,让他内疚不已,但面对未来这条漫长的路程,父子俩不仅彼此督促对方,还是互相鼓励,同时一起相邀做复健,也在无形中让亲情更加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