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诊断大肠癌合并肠阻塞时,如果肠道严重肿胀,无法立即手术,目前可以施行「内视镜大肠支架放置术」,能够将肠道阻塞问题先疏通,使肠道消肿,接着再进行大肠肿瘤切除手术。
1名62岁的郭先生近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伴随腹胀、腹绞痛及解血便等情形;虽曾至诊所就医,但服用药物后症状未见改善,生活大受影响,故来到台北慈济医院寻求进一步诊疗。经过胃肠肝胆科陈建华主任经腹部X光、电脑断层及大肠镜等一系列检查,诊断郭先生为大肠肿瘤合并肠阻塞,考量肠道严重肿胀,无法立即手术,遂先施行「内视镜大肠支架放置术」,以支架撑开肠道阻塞处疏通肠道,两周后再由外科医师摘除肿瘤,免除装置人工肛门之苦。
患者大肠肿瘤堵塞肠腔,导致肠道鼓胀、阻塞
正常情况下,肠道会自行蠕动且管腔内有足够大的通道,使肠内容物(如食糜、粪便、肠液、水份等)顺利通过;但若肠道因肠扭结、肠沾黏或受肿瘤压迫等,造成肠内容物堵塞于肠腔,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即可能发生肠阻塞;进而出现腹胀、腹绞痛、排便量减少、血便等症状。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医师除判别症状,还须仰赖影像学检查才能确立诊断。经抽血检查排除肝肾功能问题后,陈建华主任透过腹部X光看到患者的肠腔有积气严重的情形,进一步以电脑断层检查,发现郭先生系因大肠肿瘤堵塞肠腔,才导致肠道鼓胀、阻塞。
新式「内视镜大肠支架放置术」,有效疏通肠阻塞
传统治疗大肠肿瘤合并肠阻塞,为避免肠道肿胀时直接手术会因愈合不佳造成渗漏,医师会先于患者腹部装置暂时性的人工肛门减压,约两周后才会进行开腹手术切除肿瘤。然而,二次开刀不但增加手术风险,因人工肛门产生的异味及漏便问题,往往也令患者身心冲击。陈建华主任指出,新式的「内视镜大肠支架放置术」为无伤口手术,仅需从肛门伸入大肠镜,放置大肠支架撑开肠壁狭窄处,就能有效达到疏通堵塞的效果,术后当日就会开始排气、排便,待肠道消肿后,再由外科医师切除肿瘤取出支架即可。
陈建华主任提醒:「恶性大肠阻塞初期的症状类似便祕或消化不良,不易察觉;然而,若未及时处置,恐造成肠道过度扩张、胀大,引发肠穿孔、肠坏死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不可不慎!」呼吁民众预防胜于治疗,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伴随腹胀、绞痛甚至血便等情形,即须提高警觉,及早寻求专业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