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口腔問題不僅有蛀牙和牙周病,還包括更嚴重的口腔癌。根據統計,國內近十年來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經增加2倍,且多為支持家中經濟的30至50歲青壯年男性,由於口腔癌是十大癌症中發生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所以有醫師提出「破、斑、硬、麻、腫」防癌徵兆5字訣,提醒民眾重視口腔癌前期的黏膜徵兆。
根據國民健康局最新資料顯示,民國100年國人十大致死癌症中,口腔癌已經躍居男性第4名、女性第5名,且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在過去10年內已經增加2倍,其發生和死亡的增加速度遠高於其他癌症。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王俊勝醫師表示,國人罹患口腔癌的年齡層以30至50歲男性最多,這群人中有部分是剛就業,一旦發現罹癌可能會造成身心俱疲,影響前程;40多歲的口腔癌患者則可能因無法工作、治療的鉅額開銷,無法支撐家中經濟。不過口腔癌並非無法控制的絕症,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徵兆,把握黃金治療期,早期治癒的機率相當高。
可惜的是,根據一份2011年針對將近1600位台北市民的問卷調查果發現,雖然有6成4民眾知道透過篩檢可以防治口腔癌,卻有6成1的民眾不知道什麼是口腔癌的前期徵兆,也就是「口腔黏膜異常」,更有近8成的人誤認為只有檳榔和菸才會導致口腔癌。
除了檳榔和菸之外,刺激性食物、酒、蛀牙和假牙都可能因過度刺激或刮傷口腔黏膜,引起黏膜發炎病變,惡性發展成腫瘤。
為了避免民眾不熟悉口腔癌前期徵兆,誤認為火氣大或感冒,王俊勝醫師表示,可以熟記以下防癌5字訣,做好平日自我診斷,只要發現有任一症狀時,應儘早就醫接受治療。
【預防口腔癌5字訣】
破—長達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嘴破。
斑—口腔內出現不明的白斑、紅斑或突起物。
硬—口腔或頸部有硬塊出現,觸摸時不一定有疼痛。
麻—感覺異常,如下唇麻木、說話吞嚥咀嚼感覺麻木。
腫—因腫瘤而臉型腫脹或左右兩邊不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