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經驗人人有,通常忍耐個幾天,傷口就會癒合、不再疼痛,但有一名60歲男性患者,因牙周病拔牙,傷口卻持續疼痛一個月且無法充分癒合,影響食慾和生活品質,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發現牙齦上有異常黏膜腫塊,經過切片化驗後確定罹患「非典型齒齦癌」。
初期症狀不明顯 齒齦癌易誤認牙周病
台中榮民總醫院口腔醫學部主治醫師程稚盛表示,在台灣每10位罹患口腔癌的病患中,就有1位惡性腫瘤生長在齒齦部位,僅次於頰黏膜癌和舌癌。而牙齦部位的結構特殊,早期的齒齦癌經常表現為牙痛、牙齦紅腫、牙齒動搖及齒槽骨破壞等,症狀與一般牙周病類似,常被錯誤診斷。
對口腔癌病患而言,如何早期確診口腔病變和發現病灶是治療成功的決定因素之一,但臨床醫師常因一些非典型症狀,難以適時發現惡性的黏膜變化。而「拔牙後傷口癒合不良」就是「非典型齒齦癌」的初期表徵,難以和牙周病作鑑別,經常需等到患者拔牙後出現傷口久不癒合,且腫瘤從傷口處生成時,才警覺為口腔癌。

兒童癌症非絕症!9大癥狀警訊
常流鼻血癌訊!小心嗅母神經細胞癌
感冒久不癒 單側耳悶是鼻咽癌警訊
臺灣HIV感染者逾3萬6千人!終結愛滋不只靠藥物,醫病共享決策是HIV照護新潮流
長庚醫療榮獲衛福部社研卓越獎!以科研實力、人才深耕與公益使命奠定醫療典範
心搏過緩治療新紀元!全台首度導入「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具3大突破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