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偏好使用中藥材滋補養生,高達9成的中藥材來自進口,過去卻只有市場抽驗來把關,衛生署決定增加源頭管制措施,8月起增對進口量前十大的中藥材,要求附上出口檢驗證明,更針對當歸、紅棗、黃耆、甘草這4大項,首度要求每次進口,必須以5%的比例抽批檢驗。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表示,市售中藥材幾乎都是進口,主要來源是中國,雖然國內早已訂有中藥材重金屬殘留量的標準,但過去僅進行市場抽驗,因此即使發現有中藥材的重金屬殘留量不合格,可能已被吃下肚,這些劣質中藥材可能導致民眾不僅病沒治好,甚至傷肝敗腎。
今年8月起,衛生署開始對進口中藥材進行源頭管制,黃林煌主委指出,目前先由標檢局依照《商品檢驗法》制訂「中藥材輸入監視查驗管理制度」,針對占總進口量前十大的紅棗、黃耆、當歸、甘草、地黃、川芎、茯苓、白芍、白朮及杜仲等中藥材,試辦邊境查驗工作。
邊境查驗分為兩部分:一是書面審查,也就是這10項進口中藥材要依照我國訂出的標準,檢附經衛生署公告認可的實驗室,或符合中藥藥品優良製造規範藥廠出具的檢驗證明;二是邊境抽驗,黃林煌主委指出,受限於人力有限,僅先針對當歸、紅棗、黃耆、甘草這4大項中藥材,每次以5%比例實施邊境抽批檢驗,若有不合格者,抽驗比例將提高為50%、甚至百分百逐批檢驗。
這項規定日前正式公告,黃林煌主委表示,目前法源來自《商品檢驗法》、僅針對部份中藥材的邊境查驗辦法,是一個「先求有再求好」的階段性措施,為了使相關執法更具法律效力,衛署希望依《藥事法》授權制訂的「中藥材輸入管理辦法」,明年元旦前能經總統公告正式實施,到時會將更多進口中藥材納入管理、並檢討邊境查驗的相關流程,以更確保民眾使用中藥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