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平均每10名男性中就有1.5人嚼食檳榔,導致口腔癌成為25至44歲青壯年男性最常罹患的癌症之一。衛生署在近幾年積極推動口腔癌篩檢,提升國人對口腔腫瘤的認知,其中包括頸部發生的不明腫塊,但這卻也讓菸、酒及檳榔不離手的人誤以為自己罹患口腔癌,忽略另一種頸部唾液腺結石的可能。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廖國安表示,日前就有一名嚼食檳榔的年輕人,因脖子持續性腫脹,深怕自己罹患口腔癌而就診,經詳細檢查發現腫塊是唾液腺結石所造成,只要接受手術治療即可康復,才讓他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
唾液腺是指在口腔、上呼吸消化道中分泌唾液的腺體。唾液腺結石會造成唾液腺管阻塞,影響唾液分泌,造成唾液腺腫大。
當唾液腺結石不大時,被塞住的唾液會隨著腺體的壓力增大而慢慢從唾腺管的縫隙流出,腫脹通常也會在一段時間後消退。但是隨著結石越來越大,塞住的唾液不易排出,容易滋生細菌而化膿感染,尤其發生於下頜腺時更容易誤以為是腫瘤。
唾液腺結石可能導致頸部惡性腫瘤。其實,大部分頸部腫瘤都是因淋巴結腫大,而淋巴結的腫大又可分為發炎性與腫瘤性。造成淋巴結發炎的原因大多是頭頸部的感染所造成,而惡性頸部腫瘤則以轉移的惡性淋巴結腫大所占比例最高,如口腔癌、咽喉癌等,但也有少部分頸部腫塊是因唾液腺結石而造成。
廖國安醫師表示,頸部腫瘤是門診中常見的徵候,背後常隱藏著各種疾病,從良性的發炎疾病到惡性的原發或轉移癌都有可能。民眾如果摸到頸部腫瘤,應儘快找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或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切記病急亂投醫或服用偏方,以免延誤病情。
另外,當懷疑有頸部腫瘤時,也可以按照以下原則,初步自我檢查:
大小:直徑超過2公分或是短徑超過1公分的腫瘤應特別注意。
數量:摸到3顆以上或是成串的淋巴結應特別注意。
位置:位於頸部前三角區或深部區域的腫瘤應特別注意。
觸感:若觸摸時腫瘤質地是堅硬的,或是不易移動的應特別注意。
症狀:惡性腫瘤可能因為生長的位置而造成吞嚥困難,或是壓迫聲帶導致聲音沙啞,但是通常不會有疼痛感,反之發炎性的腫瘤則較有疼痛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