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赤腳在草地奔跑、沙坑玩耍時,可別急著阻止!骨科醫師指出,臨床上父母因孩子扁平足而求診的案例愈來愈多,主因是現在小朋友戶外活動不足,且整天穿鞋在水泥地走動,這種踏地方式會壓迫足弓的發育,不過8歲之前仍有機會自然矯正,應把握這段黃金時間。
一般人足底有個類似弓箭的組合叫做足弓,猶如足底避震的彈簧,當站立、走路及跑步時,負擔體重的肌腱會把足弓的頂部拉高,使得足弓保持彈性,若足弓在平躺或站立時都消失,就稱作扁平足,這類人走太久的路會腳痛、運動也容易造成足部不舒服。
骨科醫師范政裕表示,因扁平足困擾而來就診的小朋友愈來愈多,詢問之下發現往往鮮少到戶外活動,他表示小朋友的足弓還在發育,若整天穿鞋在水泥地上走動,足弓會受到壓迫、導致發育不好,不少小朋友漸漸足弓消失,出現走路容易腳痛的不適感。
成大醫院小兒科曾針對台南市幼稚園兒童,進行扁平足盛行率研究,3至6歲有不同程度扁平足的盛行率高達65%,而且年紀愈小盛行率愈高。至於目前國內成年人的扁平足盛行率,大約15%。
范政裕醫師表示,4歲前小朋友有所謂生理性的扁平足,只要沒有腳趾頭位置不對等先天性異常,可以先觀察,若扁平足情形沒有恢復,應該到骨科或復健科去就診,會教導家長做一些促進足弓發育的動作,比如練習用腳趾去抓地上的衛生紙或手帕、墊著腳尖走路、讓小朋友赤腳踩泥土或到沙坑去玩。
扁平足問題愈早發現、愈有矯正機會,范政裕醫師指出有些小朋友屬於「假性扁平足」,也就是腳抬起來時仍可看到足弓,但是踩下去時就消失,由於8歲前足弓還沒有硬化,有機會透過上述矯正方法,幫助足弓發育。
市面上還有賣矯正鞋或是足弓鞋墊可輔助,不過小朋友的接受度比較低。范政裕醫師建議,不妨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甚至赤腳體驗大自然,畢竟這時洗腳所花的時間,絕對比事後的矯正治療來得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