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痛死了!」一名70岁患有糖尿病、严重痔疮的张姓老妇,前一阵子因屁股疼痛不愿下床活动将近3周,直到上周日早上痛到无法下床如厕,经紧急送医才发现肛门处出现脓疡和廔管,红肿疼痛的硬块区域约6x10公分,并于手术中挖出50cc脓液。医师表示,妇人如果再不就医,病情可能恶化为蜂窝性组织炎,甚至引发败血症而丧命。
行政院卫生署署立台中医院消化外科医师曾旭弘说明,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肛门内会有8至10个肛腺,其开口在齿状线上,若被粪便或异物堵塞,硬粪便弄伤或腹泻时大便流入肛腺内,均会造成肛腺发炎且形成脓疡,而急性发炎的「肛门脓疡」就是属于肛门腺体的感染。
当肛门脓疡开始扩散,并在肛门外造成持续性开口形成「肛门廔管」,患者肛门周围会出现疼痛的肿块,尤其排便或咳嗽时会更痛,全身不适、发烧。一旦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疾病,容易扩散至会阴部或骨盆腔,引起筋膜炎或败血症,导致生命危险。
治疗「肛门脓疡」的方法,除使用抗生素外,通常以手术方式引流出脓液,但是较大且深的脓疡,常需进行重复清疮手术,术后必须保持伤口干净,数周可自行愈合。「肛门廔管」不会自行愈合,需要手术切开或切除。
曾旭弘医师提醒,民众如果经常感到肛门周围疼痛,代表可能已经罹患肛门脓疡,如果未能及时就医,容易恶化变成肛门廔管,甚至引发各严重的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