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痛死了!」一名70歲患有糖尿病、嚴重痔瘡的張姓老婦,前一陣子因屁股疼痛不願下床活動將近3周,直到上週日早上痛到無法下床如廁,經緊急送醫才發現肛門處出現膿瘍和廔管,紅腫疼痛的硬塊區域約6x10公分,並於手術中挖出50cc膿液。醫師表示,婦人如果再不就醫,病情可能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引發敗血症而喪命。
行政院衛生署署立台中醫院消化外科醫師曾旭弘說明,一般來說每個人的肛門內會有8至10個肛腺,其開口在齒狀線上,若被糞便或異物堵塞,硬糞便弄傷或腹瀉時大便流入肛腺內,均會造成肛腺發炎且形成膿瘍,而急性發炎的「肛門膿瘍」就是屬於肛門腺體的感染。
當肛門膿瘍開始擴散,並在肛門外造成持續性開口形成「肛門廔管」,患者肛門周圍會出現疼痛的腫塊,尤其排便或咳嗽時會更痛,全身不適、發燒。一旦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疾病,容易擴散至會陰部或骨盆腔,引起筋膜炎或敗血症,導致生命危險。
治療「肛門膿瘍」的方法,除使用抗生素外,通常以手術方式引流出膿液,但是較大且深的膿瘍,常需進行重複清瘡手術,術後必須保持傷口乾淨,數週可自行癒合。「肛門廔管」不會自行癒合,需要手術切開或切除。
曾旭弘醫師提醒,民眾如果經常感到肛門周圍疼痛,代表可能已經罹患肛門膿瘍,如果未能及時就醫,容易惡化變成肛門廔管,甚至引發各嚴重的其他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