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40年练拳功力的58岁国术拳师黄伟哲,今年过年前开始出现肠胃胀气现象,甚至一度在右腹胀气肿如一颗小皮球,至医院求诊诊断,赫然发现已经罹患大肠癌第3期,原本很排斥接受化学治疗,岂料医师一句:「不做化学治疗对不起你自己」,激励他求治的心,除了手术切除后第2天即能恢复打拳,目前正接受居家口服化学辅助治疗。(影音/摄影记者陈建荣)
马偕医院大肠直肠外科许自齐教授表示,大肠癌已经连续3年成为国内5大癌症之冠,罹患大肠癌的年龄基本仍然以年逾60岁以上为主,不过,近年来门诊也发现有一些年仅14岁~17岁的有青少年患者,之前即有一名14岁的国中生罹患大肠癌,发现时已经是末期,后来不幸去世。
目前针对大肠癌的治疗最好的方式仍然是手术,如果已经进入第2期与第3期,将面临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目前是以氟尿嘧啶(简称5-FU)为基础,并有静脉注射与口服剂型。
但是传统的肠癌针剂化疗,患者需每两周住院至少48小时,住院化疗对于病友的生理心理影响很大,包括如恶心、呕吐感的副作用,以及生活品质受影响。
加上办理住出院手续等时间冗长,造成患者及家属极度的不便,
现在已有口服化疗已经有所新变革新选择,患者不再需要住院或安装人工血管,变得更省时与便利,也不必担心有人工血管注射的感染问题,整体医疗费用比起针剂化疗,还可节省一半的费用。此种大肠癌居家口服化疗方式,可替代需静脉注射的5-FU,让患者可直接在家服药,并搭配每两周回诊一次打2个小时的铂类药物即可,不但节省舟车劳顿的时间,且副作用小、也无须安装人工血管,是重视生活品质的患者另一种选择。
许自齐教授表示,相较传统5-FU静脉注射,口服化疗预后7年仍可提升6%整体存活率;一项新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口服化疗药物搭配静脉注射治疗,持续追踪七年,显着提升无疾病存活率(7%)或整体存活率6%;不过口服化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主要为手足症候群,即可能出现破皮情况,其他如口腔炎、神经毒性、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的发生比例皆显着低于针剂化疗。
防范大肠癌最重要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建议一般大肠癌危险群最好1至2年做一次粪便潜血检查,或1至2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至于属于高危险群的人,包括本身罹患过大肠息肉,或有溃疡性肠炎病史,或家族中有2人以上患有大肠癌等,都应该在3至5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