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中開始,癌症與愛滋病並列為人類2大絕症,找到解藥成為本世紀科學家最棘手的挑戰,但癌症真的都是不可預防的不治之症嗎?法國里昂(Lyon)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人員最近在《Lancet Oncology》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表示,有高達6分之1的癌症案例其實都是由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後轉移,換言之,這類的患者如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或許就可以避免遺憾的發生。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9日報導,法國研究人員統計出2008年全球約有750萬人死於癌症,其中16%的案例是透過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或B型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and C viruses)引發感染,最後轉移成癌細胞,擴散到胃、肝或子宮頸等部位。如此一來,等於近200萬的癌症患者是可以透過及早治療而痊癒,其中又以8成的男性屬這種「感染式癌症」(infection-related cancer),且開發中國家發生的機率是已開發國家的3倍。
臨床案例顯示,子宮頸癌主要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這可以透過避孕措施或疫苗而得到預防;此外,造成肝癌的B型和C型肝炎病毒,亦可藉由疫苗和藥物得到控制;至於因食物不潔而產生的幽門螺桿菌,更是可以使用抗生素而消滅。由於現在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藥物和疫苗的普及率隨著成本下降而提升,開發中國家的民眾如果能定期接種疫苗,類似消化道或生殖器官等癌症就能被事前預防,讓數百萬人免於癌細胞的摧殘和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