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東方的吉祥動物,卻是西方的邪惡象徵,想進一步了解蝙蝠,現在有機會了。由臺北市立動物園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辦「星空怪獸─蝙蝠傳奇」特展,今5日起在保育補給站(原動物園園外服務中心)開展。「星空怪獸─蝙蝠傳奇」特展全方位剖析蝙蝠的奧秘,瞭解蝙蝠的獨特性及對生態的貢獻,展期到101年12月31日。
全球已知蝙蝠種類約1200種,而臺灣地區目前已知的蝙蝠超過35種,其中臺灣特有種及特有亞種就超過19種,動物園環境開發低、干擾少,正好提供給蝙蝠一個可以棲息和覓食的綠地,而蝙蝠也是目前本土動物中被瞭解最少的一群。
特展將分成蝙蝠的起源、全球的蝙蝠、臺灣的蝙蝠、蝙蝠妙相、蝙蝠與人類的經濟等內容,讓參觀者對蝙蝠有另一番特別印象。今天上午10點由主辦單位臺北動物園園長金仕謙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周文豪,共同為「星空怪獸─蝙蝠傳奇」特展揭開序幕。
蝙蝠外形比較不討喜,但在生態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除了控制昆蟲的數量之外,許多的植物是藉由蝙蝠來傳粉、繁衍的,蝙蝠每晚可吃掉1000隻昆蟲的,是生物防治高手;邵氏長鼻蝠是龍舌蘭唯一的傳粉者;有20多種野生香蕉完全只能靠蝙蝠傳粉;水果之王榴槤也是靠當地的果蝠傳粉才能繁衍。蝙蝠在熱帶森林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對人類經濟貢獻很大。
蝙蝠分為兩個亞目,翼距從14公分到200公分左右都有,大翼手亞目的眼睛大、視力好,主要依靠視覺來辨認物體,通常以果實及花蜜為食;小翼手亞目通常視力退化,主要依靠回音定位來辨識物體,除了食蟲外,還有以肉、魚、蛙、鳥等為食,以及行為酷似蜂鳥食花蜜蝙蝠。臺灣的蝙蝠有不少種類生存於森林內,包括樹棲型或岩洞棲息的蝙蝠,蝙蝠的形態、生理及行為十分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