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黨派立委催生「食物銀行」,民間社福團體積極呼應響應。希望能結合全國連鎖超商、大型販售通路,讓需要幫助的民眾,免於飢餓苦痛。主婦聯盟呼籲政府,參考日本311救災經驗,透過「食物銀行」救災機制,提供基本糧食和生活日用品,協助經濟弱勢與亟需急難救助的民眾,解決燃眉之急。
日前遠赴日本京都考察返台的主婦聯盟祕書長呂秀鸞指出,日本人歷經311大海嘯災難,還好靠「食育法」救災機制獲得喘息,透過連鎖超商、網路、或是大型通路,當作救難基地或是資訊平台,給予需要協助的民眾,獲得有效的實質資源。
國民黨立委林郁方、民進黨委員林佳龍,以及新黨等跨黨派立委,針對國內物價飆漲,民眾荷包縮水,低收入戶面臨生存危機等情況,研擬在社會福利法中,研擬增列「食物銀行」相關法案,由內政部統籌運作,配合地方政府執行,讓需要幫助的民眾獲得立即有效協助。
林佳龍立委指出,全世界20多個國家建立了國家級的食物銀行,臺灣早晚會往這個領域發展,所以他在立法院提出社會救助法修法,為「食物銀行」尋求法源基礎,也建立起政府、民間共同的夥伴關係。
「食物銀行」創設精神,是讓民眾家中多餘的糧食,可經由食物銀行送給需要的人;企業、量販店裡賣相不佳或即將過期前的物資,不必丟棄或退回廠商,能透過食物銀行轉送各收容機構、課輔團體等弱勢團體。
林郁芳委員也認為,台灣每年約浪費258億元食物,這些糧食資源若有效利用,可讓全國11萬低收入戶免於飢餓;台灣若能設立全國性「食物銀行」,並在各地設分行,可使各縣市糧食救濟資源的物資可互相支援、互補有無;此外,台灣是颱風、地震等天災的密集地,食物銀行也能立即提供物資給災民及救災人員。
近年台灣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常因生產過剩而價格慘跌,導致農民血本無歸。若有食物銀行,農糧署可調節季節產能,將庫存或過剩的農產品送到食物銀行,讓受助戶不侷限於吃罐頭、麵條等乾糧,也有生鮮蔬果、肉類可享用。另方面可平衡供需,避免農產品價格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