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4/19 下午 04:21:57

小兒發燒誤當感冒 原是急性腎臟發炎

(關鍵字: 發燒 , 急性腎臟發炎

發燒是身體正常防衛機制,隨著人體免疫系統的健全發展,才有發燒現象的產生,像新生兒或老人常常沒有發燒反應,但是,一旦新生兒發燒表示問題比較嚴重,需要積極處理。尤其不要誤以為發燒一定是感冒,有可能是腎臟發炎,家長不得不慎!

小兒發燒若無明顯其他症狀(如咳嗽、流鼻水、嘔吐或拉杜子),在使用抗生素前,應先檢查尿液以排除小兒泌尿道感染的可能。
小兒發燒若無明顯其他症狀(如咳嗽、流鼻水、嘔吐或拉杜子),在使用抗生素前,應先檢查尿液以排除小兒泌尿道感染的可能。

小兒科醫師提醒,小兒發燒若無明顯其他症狀(如咳嗽、流鼻水、嘔吐或拉杜子),在使用抗生素前,應先檢查尿液以排除小兒泌尿道感染的可能。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予以足夠療程,輔以影像學檢查,有助於小兒急性細菌性腎炎的治癒與避免復發。

一位1歲4個月大的小妹妹,日前因高燒不退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就診,小兒科主治醫師楊雅淇追溯該次病史說明:該名病患出現輕微咳嗽、流鼻水約一週,剛開始曾發燒3天,之後已退燒。但幾天後再度出現發燒,且為攝氏40度的高燒,咳嗽流鼻水依舊不明顯。經住院詳細檢查才發現有膿尿(尿中白血球數增加),為大腸桿菌的泌尿道感染。腎臟超音波檢查已可見因發炎而異常腫大的雙側腎臟(急性腎盂腎炎)。使用適當抗生素治療之下仍持續發燒,經電腦斷層掃描證實為急性細菌性腎炎。

楊雅淇醫師表示,急性細菌性腎炎為一種較急性腎盂腎炎更嚴重的腎實質發炎,形同腎臟膿瘍的前期變化。所幸經抗生素完整治療三週後痊癒,後續追蹤亦無復發。兒童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於一歲以前以男嬰為多,因男性泌尿系統發生先天畸形的機會較高。於一歲以後女生為多,因女性尿道較短,容易有上行性感染。

急性腎盂腎炎治療可以適當抗生素治療10至14天,一旦泌尿道感染確診,除治療外,也應以影像學檢查(如腎臟膀胱超音波、膀胱迴流攝影(VCUG)等)進一步評估是否合併泌尿道結構異常,因結構異常為泌尿道感染復發的危險因子。

楊雅淇還說,腎臟超音波檢查是很重要的非侵襲性檢查工具,可發現有無泌尿道結構異常、嚴重的膀胱輸尿管逆流(注意!輕微的膀胱輸尿管逆流在腎臟超音波檢查下不易診斷),或腎臟腫大併局部界限不明的腫塊(應懷疑急性細菌性腎炎)等。

如果適當抗生素治療下,仍持續發燒者,電腦斷層掃描有助於釐清是否併發局部膿瘍變化。目前影像學檢查的進步,大大增加了急性細菌性腎炎及腎臟膿瘍的診斷率。療程結束後,也應追蹤尿液檢查、尿液細菌培養及腎臟超音波。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