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8/11 下午 12:10:34

大肠出现腺瘤性瘜肉 致癌风险高

(关键字: 大肠癌 , 瘜肉 , 赵东波

大肠癌的发生与大肠瘜肉密切相关,医师表示瘜肉刚出现时,患者往往没有症状,其中,又以腺瘤性瘜肉最容易演变成大肠癌,必须透过筛检早期发现,并且进行切除,可预防大肠癌发生。

大腸癌是最容易從飲食及生活習慣中去預防的癌症,建議多攝取蔬果,並且定期篩檢來及早發現瘜肉或癌變。
大肠癌是最容易从饮食及生活习惯中去预防的癌症,建议多摄取蔬果,并且定期筛检来及早发现瘜肉或癌变。

阮综合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任赵东波表示,大肠瘜肉是指发生在大肠黏膜隆起的突起物,好发的部位为乙状结肠与直肠,主要可分为:非家族性与家族性。

非家族性大肠瘜肉,依病理组织可分为增生性瘜肉及腺瘤性瘜肉:增生性瘜肉为大肠中最常见,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会癌化;然而,腺瘤性瘜肉却极有可能演变成为癌症,高恶性度的腺瘤瘜肉,就被归为癌前病变。

至于家族性大肠瘜肉,则是一种遗传疾病,也容易演变成结肠直肠癌。赵东波医师表示,临床上有些不到30岁的年轻人,却在健康检查时发现有瘜肉,很可能是家族性遗传,一般建议这类型个案,最好从青少年开始,每年接受1次大肠镜检查,才能有效避免瘜肉日后癌化。

切除过瘜肉也不保证一劳永逸,赵东波医师提醒,瘜肉切除过后仍然可能再度出现,若连续2年都发现瘜肉的存在,除了要加强蔬果饮食的摄取,也可以用药物来作化学性的预防。

其实,大肠癌是最容易从饮食及生活习惯中去预防,建议应力行「蔬果彩虹579 」原则,均衡摄食各色且足量的蔬果,同时也要维持运动习惯,以增进肠道蠕动,减低大肠内膜接触粪便内的致癌物

此外,最重要是定期接受筛检,目前政府提供50岁至69岁民众,每2年进行1次免费的粪便潜血检查,以及早发现瘜肉与大肠癌。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