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子宮頸癌一直是台灣女性十大死因之一,也高居全球婦女癌症死亡的第二名,有鑑於此,政府從民國84年3月開始,就由健保免費提供3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希望透過及早發現的方式,將子宮頸癌的死亡率降到最低。而國外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如果讓邁入青春期的男孩定期施打子宮頸疫苗,將可有效預防未來陰莖癌等感染風險。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報導,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呼應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在2月1日提出的呼籲,認為造成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元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可以透過早期的疫苗注射進行預防,因此建議將9至12歲的男孩納入接種對象,藉此降低兩性在成年後因性行為罹癌的機率。
根據瞭解,美國政府已從2006年開始推廣讓年輕女孩接種疫苗,但事隔6年後,疾病防治中心認為男女必須「一視同仁」,因為HPV病毒的傳染途徑多半是性器的接觸,且該疫苗對於HPV病毒的預防效果在兩性身上皆十分良好,因此把男性排除在接種範圍之外,無疑是讓防疫網出現了一個大缺口。依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的計畫,男童最好從9歲開始每年接種1次,連續3年後(即11-12歲)就可以產生抗體,至於13到21歲已進入青春期男孩,則採取捕打的措施進行防疫,若能把握住孩子尚未發育完全且沒有性經驗的情況下接種,其效果更佳。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每15個美國人當中,就有1人的口腔因為性行為而被傳染HPV病毒,當中又以男性居多,感染率幾乎是女性的3倍,且容易引發舌癌和咽喉癌,這也是美國政府呼籲讓男孩及早接種疫苗的主因。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摩拉.吉利森博士(Dr. Maura L. Gillison)表示,雖然HPV病毒的感染率高達7%,但只有1%的人會是致命HPV16病毒的受害者,因為HPV16病毒很容易病變成口腔癌或子宮頸癌的癌細胞;倘若病患又有不小的菸癮,則免疫系統勢必弱化,感染的機率也就相對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