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業務工作多年的黃小姐,半年前開始出現說話沙啞、失聲的情況,經耳鼻喉科醫師以喉頭內視鏡檢查後,發現患者可能因長期發音位置不正確或聲帶使用頻率過高,導致聲帶組織異常增生,演變為息肉,幸好經過喉顯微手術治療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且逐漸找回以往悅耳的嗓音。
新竹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楊志雍表示,聲帶本身由外到內分別由上皮組織、結締組織以及肌肉組織所構成,其中結締組織又由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所組成。當雙側聲帶緊閉時,空氣振動聲帶會引發每秒鐘約100~250次之振動頻率,進而形成聲音。如果聲帶病變,就會干擾正常的振動,造成音聲上的改變,其中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聲音沙啞。
造成聲帶病變,除了與發聲位置不正確和聲帶使用率頻繁有關以外,的最常見原因就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所引起的急性發炎,臨床檢查時可見聲帶出現紅腫。其他可能引起聲音改變的病變還有聲帶結節、息肉、囊腫或者水腫。正常情況下,一般急性聲帶發炎很少超過2週,如果沙啞情況持續2週以上而未見改善,應盡快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是否有其他病變。
楊志雍醫師建議,當民眾發現聲音沙啞時,應立即讓聲帶休息,盡量避免發出任何聲音。避免用悄悄話或氣聲這類錯誤的方式講話,以免增加聲帶負荷,延緩復原時間。同時,患者也應避免飲酒或攝食刺激辛辣食物;用「多次喝小量水取代一次喝大量水」的概念多喝水以保持聲帶溼潤。
除此之外,減少服用部分含有「薄荷」或其他刺激黏液分泌成分的喉糖,以防因短暫性咽喉舒爽或聲帶潤滑,忽略聲帶休息之重要性而持續發聲,進而導致拉長聲音沙啞的復原期。還有,如果病患本身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這些刺激物也可能會因胃酸逆流,延長聲音沙啞或喉部不適的病程。
楊志雍醫師表示,目前常見的聲音沙啞的治療方式,包括聲帶休息、藥物治療、喉顯微手術治療和語言治療,確實診療方針需由專業醫師診斷後再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