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平均每百名健康幼童中,就有2至5人有疝氣的困擾,且成人罹病率也有1至2%。醫師表示,疝氣是指臟腑器官經由肌肉筋膜層的缺口,移位到錯誤的位置,產生不正常凸出的現象,其中較常見的類型要屬「腹股溝疝氣」,為了避免引發腸道缺血性壞死,建議儘速接受手術治療。
台南新樓醫院外科醫師李兆人表示,「腹股溝疝氣」是指腸道從腹腔內滑脫至腹腔肌肉層之外,在腹股溝或男性陰囊處形成鼓出的腫塊,患者容易因腹部用力咳嗽、站立而出現患部腫痛,但不用力或睡覺時卻又消失不見。
不過,一旦腸道卡住、無法恢復原本狀態,可能是屬於「嵌閉性腹股溝疝氣」,卡住的腸道會使血流受阻,造成腸道缺血性壞死,嚴重者甚至合併敗血症引發生命危險。
手術是治療疝氣的主要方式。李兆人醫師解釋,疝氣的病因就像水庫的大壩出現一個裂縫,必須設法修補才能避免內部的水宣洩而出。傳統疝氣手術採用「組織縫合法(Tissue-to-Tissue Suture Repair)」,是用強韌的縫線,縫合缺陷處兩側肌肉或韌帶,以「圍堵」的方式解決腹腔壓力,但是此法的復發率高,且手術後的組織張力變高,容易產生傷口劇烈疼痛。
李兆人醫師表示,由於近幾年生醫材料的科技進步,疝氣手術已發展成用人工網膜覆蓋法取代傳統的組織縫合法,採「無張力修補術(Tension-Free Mesh Repair)」,以更輕薄、柔軟,但更強韌、穩定的人工網膜,連結兩側組織形成強韌的筋膜層,不僅可避免腹腔器官跑到不當的位置,也能大幅降低疼痛感。
然而,他也提醒,人工網膜的種類繁多,手術方式也因人而異,如果民眾發覺患有疝氣,務必及早就醫,並與醫師詳細討論,才能得到較完善的治療與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