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7/1 下午 01:36:07

游离型VS 酯化型 2种叶黄素差在哪里?

叶黄素是现在当红的营养补充品,但日前传出,部分保健食品的叶黄素剂量不足,其中不乏知名大厂,让消费者在震惊之余,更大骂业者是黑心厂商!业者出面喊冤,指出是检测方式不同造成的落差。究竟怎么回事?民众真的吃到黑心保健品了吗?这一切,得先从游离型和酯化型叶黄素的差异说起。

叶黄素近年窜升为热门保健食品,与现代人大量使用手机、计算机等3C产品有关。市面上的叶黄素数百种,民众往往不知该如何挑选。其实,可以从最基本的叶黄素型态着手,就能轻松挑选适合自己的品项。

游离型吸收效率高 酯化型较不易吸收

一般建议,叶黄素的每日摄取量约为6~12毫克,但在选择叶黄素时,不能光从含量判断其在体内发挥的作用,因为叶黄素分为酯化型(ester form)、游离型(free form)两种,前者是比较传统的型态,后者则是改良过往缺点所研发出的新一代剂型。

由于游离型叶黄素已透过水解技术去除脂肪酸,分子量大幅减少,约只有酯化型的1/2,不需经过人体消化过程,可以直接在小肠被吸收,转变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所以游离型叶黄素会比脂化型的还要容易吸收。

相较之下,酯化型叶黄素虽在价格上较便宜,却因含有脂肪成分,分子量较大,又需透过肠道酵素辅助,将其分解为叶黄素和脂肪酸后,叶黄素的部分才能被吸收,因此吸收效率、生物利用率都较低。

若只从含量来看,酯化型叶黄素可能含有高剂量,但其实并不容易吸收。而且,酯化型叶黄素容易堆积在体内,长期摄取可能囤积过多,反而造成肝脏代谢负担。

若要增加脂化型叶黄素的吸收率,一般建议在饭中或饭后食用,搭配餐食中的油脂帮助吸收。不过,游离型叶黄素因技术先进,不需特地搭配油脂或是挑选服用时机,在便利性和吸收效率上都比较高。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