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9天的春節假期甫結束,團聚免不了大吃大喝,飲食不忌口的結果,使得最近因痛風發作而就診的患者增加,醫師提醒,痛風不僅是疾病、更是健康的警訊,發作時要注意正確處理的5原則,之後也要控制尿酸的堆積,否則反覆發作可能長出痛風石,演變成慢性疼痛。
專長痛風治療的風濕免疫科醫師陳峙仰表示,當體內尿酸呈現飽和狀態、進而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等身體部位,超過一定程度就會誘發痛風。雖然痛風造成的關節疼痛看似來得快、去得快,卻是反應出體內對於尿酸的新陳代謝產生問題,且尿酸還會漸漸沉積到內臟的各個器官。
誘發痛風兩大因素
誘發痛風有兩大因素:一是先天遺傳基因,統計顯示具有痛風體質者,比一般人增加了5倍痛風發作的風險;另一則是後天飲食環境,尤其有長期高熱量飲食習慣者,不僅容易導致肥胖,也比一般人多了3倍痛風的風險。
臨床上發現冬季更是痛風好發季節,陳峙仰醫師表示,低溫本身就容易讓體內尿酸鹽形成結晶的飽和點降低,另一方面低溫時容易吃高熱量食物,再加上像春節等假期增加聚餐機會,飲食一不忌口,就容易誘發痛風。
痛風發作處理原則
痛風發作多是從腳部大拇趾關節開始,局部發生急性紅、腫、熱、痛的情形,痛感會在24小時之內達到最高峰,過幾天之後才會慢慢減輕、再自然消失,這時正確處理有5原則:
冰敷正在紅腫疼痛的關節。
避免用力按摩患部關節,以免腫痛更惡化。
禁止飲酒。
避免服用含阿斯匹林成份的止痛劑,以免反而增加血液尿酸值。
盡快找專科醫師就醫。
陳峙仰醫師指出,痛風多半需要一段時間的高尿酸累積,透過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若曾有過痛風發作,就需要搭配藥物治療來清除體內過量的尿酸。
然而若沒有正確控制尿酸,比如明知飲酒會促使體內尿酸升高,卻不戒酒,當痛風一再發作、且頻率不斷縮短,就可能成為難以緩解的慢性疼痛,且隨著尿酸沉積,可能損及腎臟等重要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