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福部死因统计,每年约万人左右死于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肝癌则为全国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国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为B型肝炎及C型肝炎。而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后,有一部份人会变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会演变为肝硬化,最后再罹患肝癌,这就是所谓的「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肝脏是沉默器官 肿瘤初期症状易被忽略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消化内科医师谢文斌表示,肝脏是人体最沉默的器官,就算长了什么肿瘤,只要不大到一定程度,通常是不会感到有不舒服的症状发生。
肝脏肿瘤一般可分为良性及恶性肿瘤,是国人容易罹患的癌症之一。然而,一般肝脏肿瘤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因而失去接受治疗的最好机会。
良性肿瘤无须处理 这些状况才要治疗
肝脏的良性肿瘤通常不需要特别处理,除非长得太大而引发问题,经外科手术就能治愈;肝脏的恶性肿瘤有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恶性肿瘤及肉瘤和血管肉瘤等,需要依病人不同情形而接受不同程度治疗。
肝癌有7大高危险因子 预防肝癌这样做
门诊民众常常会问自己是不是肝癌的高危险群。回顾主要文献,危险因子可以归纳以下几个主要:
1、B型及C型肝炎:台湾的统计资料显示出有80%~90%的肝肿瘤病人是B型及C型肝炎带原者。
2、病毒性或非病毒性慢性肝脏疾病,主要就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一般人常以为要先有肝硬化才会产生肝癌,其实不然,肝纤维化就有变成肝癌的风险。
3、食用受黄麴毒素污染的食物,发霉的花生、大豆等。
4、使用不当药物,如未经医师处方之成药及草药。
5、从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的癌症,通常肠胃道、肺脏及乳房部位的癌症较容易转移至肝脏。
6、家族性遗传因子。
7、酒精也是一个重要因子,台湾人在许多聚会场合都有喝酒应酬习惯,许多人常为了生活也把自已的肝给赔掉。
谢文斌提醒,若发现体重下降,不明原因的腹胀肚子痛、皮肤搔痒、恶心、呕吐、食欲降低及触摸到肿大上腹部的这些征状,就应该尽快到消化内科(肝胆胃肠科)就诊。
对于有肝癌高危风险而有肝硬化的病患,大部分都会建议每6个月做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检查,而预防肝癌最有效的措施便是规律回诊,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并且远离诱发因子。
※本文由《常春月刊》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