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往往已是晚期肝癌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不易察覺,當出現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燒、腹部腫脹、肌膚和眼睛變黃(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肝癌。曾政豪主任表示,在過去,晚期肝癌的治療武器選擇少,主要以化療和標靶為主,但兩者都有易產生抗藥性和副作用大的情況,幸好,隨著免疫治療的出現,晚期肝癌治療逐漸露出曙光。
突破晚期肝癌一線治療5大困境 免疫組合「2好1少」有助突破瓶頸
義大癌治療醫院癌症醫療副院長饒坤銘進一步表示,晚期肝癌在過去的治療面臨5大困境:
(一)8-9成肝癌病友合併肝硬化,肝功能不佳,影響用藥的選擇;
(二)容易產生手足症候群和皮疹等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
(三)反應率相較於乳癌或肺癌超過一半有效,明顯較低;
(四)易產生抗藥性,半年就失效的病人約有一半,整體存活期僅1年左右;
(五)部分藥物沒有健保,對許多肝癌病友和家庭是一大負擔。
然而,隨著免疫組合療法的興起,目前國際有許多臨床試驗,包括搭配化療、傳統小分子標靶、抗血管新生標靶,或是免疫治療藥物雙組合等正在進行。根據國際的研究顯示,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用於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不僅能提升腫瘤反應率達近3成,且近9成病友保持6個月疾病不惡化,近1年生活品質不惡化,副作用也比較少。此「2好1少」(治療成效好、生活品質好、副作用少)的成果,受到矚目,國內也已核准此免疫組合用於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不過健保尚未給付。
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 奠定晚期肝癌治療的基礎
饒坤銘副院長表示,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合的獨特之處,在於抗血管新生標靶可以讓腫瘤附近的血流正常化,幫助藥物進入腫瘤,正常發揮作用。另外,抗血管新生標靶本身也有免疫調節的功能,可強化免疫治療的效果,並且活化腫瘤附近的免疫細胞,增強辨識癌細胞的能力,進而抑制癌細胞。
饒坤銘副院長進一步說明,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就像棒球場上的先發投手,奠定了肝癌治療的基礎,有助於後面的藥物發揮效果,讓晚期肝癌的整體存活時間延長,使得晚期肝癌整體存活超過兩年,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