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疫情的焦虑来源分成以下几种:
1.确诊数和死亡数:只要确诊数和死亡数跟昨天比起来没有下降,或是增加一点,可能就会紧张或担忧的状况。
2.疫苗:担心自己打不到疫苗、或不知何时能不能打疫苗、担心打疫苗的副作用等。
3.接触史和活动史:目前疫调足迹的地方是民众常去购买物资之处,因而只要有经过或是有去此处购买物品都会感到不安。又或是曾怀疑自己有接触史,但不知为何没有被匡列到,而感到不安。甚至是害怕来自高风险地区的人如之前双北部分热区。
4.身体状况:此时因为无症状或是轻症的人很多,有些民众会过度关注自己身体状况,怀疑自己染疫,而想去急诊快筛。
卫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提倡「安-静-能-系-望」心理复原的原则,以及最近卫生福利部X心快活平台宣导的「P.E.A.C.E」防疫五部曲,都是可以参考和使用的,可详见文后的QRCode连结。
大致上有几个防疫心理健康技巧的共通点,如下:
(1)增加心理安全感:与疫情有关的讯息量过多反而会让人感到焦虑,尤其是假新闻越来越多的状况下,也会让人不安,因此可能需减少关注此类新闻的时间,且只关注指挥中心的最终新闻稿即可。
(2)配合政策,做好基本的防护措施:如:实名制、戴口罩和勤洗手、适当的监控体温、配合市场和大卖场管控制度、减少外出和聚会、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等等。只有大家都配合政策,才有可能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