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蛋白飲食有助減少尿毒素,第5期要更嚴格控制才能延緩腎臟功能惡化
營養師林昱蓁說明,要減少尿毒素最好的方式,就是減少飲食中蛋白質的來源,尤其是會增加尿素氮產生的低生物價蛋白質食物,如麵筋、麵腸、麵輪、烤麩等麵筋製品,以及腰果、杏仁、花生、瓜子、芝麻等堅果類,綠豆、紅豆、蓮子、薏仁、碗豆等全榖雜糧類,都要少吃。
針對前期的慢性腎臟病(第1-3期)患者,不需要刻意執行低蛋白飲食,建議每天不超過每公斤體重1.0克攝取。第4期開始必須執行低蛋白飲食原則,將蛋白質攝取量控制在每公斤體重0.8克,甚至到第5期更嚴格控制在每公斤體重0.6克,才能有效延緩腎臟功能惡化。
執行低蛋白飲食時,最怕病人熱量攝取不足,有補充替代方法
執行低蛋白飲食時,最怕病人熱量攝取不足,建議補充低氮澱粉的食物取代正餐中主食或作為點心的選擇。以苗栗地區常見的食物為例,如炒米粉、炒冬粉、水晶餃、肉圓等都是低氮澱粉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水晶餃和肉圓所包的餡料大多是肉類,需要去除後再吃,避免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市面上也有為慢性腎臟病人所設計的低蛋白米,適合習慣吃飯的病友選擇,減少一餐中從全榖雜糧類攝取到的蛋白質。
吳文中醫師最後提醒,慢性腎臟病病人,若攝取蛋白質多,不規律追蹤或是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偏方,腎臟負擔就會變大,加快腎臟病惡化的速度。反之,若配合醫師安排追蹤與藥物治療,做好飲食控制、減少高蛋白攝取或採取低蛋白飲食,則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速度,甚至可能不再惡化,在有生之年都不會需要洗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