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李媽媽(化名)是個標準的家庭主婦,身體狀況一直都還不錯,沒想到四年多前突然開始咳嗽,持續將近一個多月,讓她覺得狀況不對勁;就醫檢查後發現,不僅左上肺有一個8公分大的腫瘤(肺腺癌),同時並有兩側肺部轉移、脊椎轉移、心包膜積水等狀況。
由於腫瘤太大已無法開刀,所幸切片檢查發現癌細胞有EGFR(外顯子19之氨基酸deletion)突變,經過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腫瘤明顯受到控制。後續治療25個月後,在頸部淋巴結又發現癌細胞,經切片檢查具有T790M突變,再繼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目前整體使用標靶治療控制病情已經超過四年。
肺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中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造成近萬人死亡。特別是台灣肺癌患者有一半以上沒有抽菸習慣,更讓人防不勝防。台中榮總胸腔內科主任楊宗穎醫師指出,雖然目前無法徹底破解肺癌,但對於肺癌已經可以描繪出初步的輪廓。
楊宗穎醫師表示,日前中研院與台大團隊觀察到,年輕、女性、不抽菸的肺腺癌患者中,可能與體內酵素「APOBEC」突變有關。此外,研究中還發現,造成這樣的突變也與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空汙、油煙有關。「所以肺癌是多重因素所造成,不光只是一段基因突變而已,當你帶有某些基因,讓致癌物的代謝和解毒過程產生比較多的基因傷害,又有比較多暴露危險因子的機會,再加上修補基因能力較差,就會導致肺癌的產生。」
當出現晚期肺癌時並非代表就沒有治療機會,楊宗穎醫師說,以前肺癌的治療都是以傳統化療為主,而標靶藥物的出現,則讓醫師有了更多選擇,也幫助肺癌治療走向慢性病化。楊宗穎醫師進一步分析,最新一代標靶藥物理論上效果較佳,若病情符合健保給付條件,部分醫師或患者可能會直接考慮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病情可控制的中位數在亞洲人大約為16.5個月,但一旦產生抗藥性,大部分就再無標靶藥物可用,必須回到一般化學治療。
楊宗穎醫師提醒,目前在臨床上大多會以健保給付的條件選擇藥物,如果無法使用第三代藥物也沒有關係,一、二代的標靶藥物也是不錯的選擇,屆時若出現抗藥性,在癌細胞上找到抗藥基因也還有機會可以接續治療,整體使用口服標靶藥物的時間也有拉長的機會,延續更好的生活品質,一起對抗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