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式”标靶药物燃起希望
台湾新竹马偕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生许彦宁指出,化疗虽然降低大部分癌症的死亡率,当然还是有治疗死角,例如黑色素癌、肾细胞癌、肝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癌症存活率,并未因为化疗而有长足进步。
随着分子医学进展,标靶药物兴起,它是透过分子生物技术,直接阻断肿瘤细胞生长与修复的能力,或抑制肿瘤中的血管新生,使养分供应不足,又称“导弹式治疗”,能精准击中癌细胞,避免伤害正常细胞。 慢性血癌变成可吃药控制的慢性病
2000年,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标靶药物“基利克”上市,这颗药被称为是标靶药物始祖,把必须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8~9成变成每天吞口服药就能控制的“慢性病”。
许彦宁指出,在基利克问世之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不可治愈的癌症,多数患者在发病后,大约2年即转为急性血癌、病情恶化过世,唯一可能存活的希望是“骨髓移植”,但风险高,并不一定成功。
许彦宁说,基利克可以说是癌症发展上最成功的药物之一,它的有效性非并针对癌细胞直接毒杀,而是对于癌症的发展生长与转移背后的控制系统,进行反调控。由于CML的细胞有专一性的突变,过去被称为“费城染色体”即第9及第22染色体之间的转位,产生正常细胞所没有的新蛋白质(Bcr-Abl),会不断刺激CML癌细胞的生长,基利克即是反转这个突变机制,阻断疾病源头。
郑安理表示,90年代末期,基利克的上市,给了大家一线希望。以前的CML病人真的都死去活来,换完骨髓后存活率也只有4成,但现在这群病人,就像是慢性病人般活得很好。
标靶新药研究 近年遇瓶颈
这10几年来,癌症标靶药物蓬勃发展,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有标靶药物,但这5年,标靶药物越来越失效,抓不到靶心,不再能通杀,新药研究碰到瓶颈。
许彦宁指出,以肺癌治疗来说,台湾肺癌患者中,“肺腺癌”约占6成,这类晚期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55%患者属于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有艾瑞莎、得舒缓、妥复克等3种标靶药物可治疗,可有效使晚期肺腺癌病人的平均存活从12个月,延长至约24个月,但平均而言,患者在接受10~13个月的治疗后,就会产生抗药性,必须换药。
抗癌再进击!免疫治疗打通被点穴的免疫系统
过去大家都以为抑制突变基因就能让癌症消灭,郑安理强调,这只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例子,癌细胞比想像的复杂。
“人类对抗癌细胞的战争,必须换个角度,再进击!”郑安理说,以往医学界认为,人类的免疫系统无法辨识癌细胞,因此无法对抗癌症,但近年来“免疫疗法”研发成功,证明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辨识癌细胞,只不过因为癌细胞就像“点穴”高手,会让免疫系统形同被点穴而动弹不得,只要打通穴位,免疫系统就可以启动、勇猛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