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只找嗜肉族吗?吃素不会得肠癌?居住高雄的1名60岁林姓妇女,长期吃素超过20年,大约1年半前,经检查发现竟罹患晚期大肠直肠癌第4期,且癌细胞已转移至肝脏。后经医生利用标靶合并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切除转移病灶,且持续使用标靶化疗,已大幅提高存活机会。(影音/摄影记者张世杰)
台湾大肠直肠外科医学会理事长、高雄长庚医院大肠直肠肛门外科主治医生陈鸿华指出,民众常认为,只有生活饮食习惯不佳、嗜吃肉类者,才有机会得肠癌,但事实上“人人有机会,个个没把握”,如林老师,茹素20年,以为吃菜不吃肉就没事,但大肠直肠癌还是偏偏找上她。除了生活饮食习要注意,肠癌发生的原因还包括基因突变、环境及遗传等因素。唯有定期筛检,透过早期发现、治疗,才能降低肠癌威胁。
晚期不等于末期 标靶加入拼生存
事实上,肠癌晚期不等于末期。目前转移性大肠直肠癌治疗,已从单纯化疗、新增多线标靶,以及化疗合并治疗策略,患者平均存活期已从原本不到6个月,提升到30个月。而可利用标靶药物包括:血管新生抑制剂(基因变异型及野生型皆可使用)、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仅野生型患者可使用),两者效果相当,都有助于延长存活。
另外,转移性大肠直肠癌若转移的病灶范围不大,能将转移病灶切除干净,有很好的5年存活率。以最常见的肝转移病患为例,海外大规模研究发现,针对肝转移,且能手术切除的野生型大肠直肠癌病患,在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剂并用化疗后,存活期更有机会可延长至超过5年以上。

轉移性腸癌新契機!放射栓塞+化療
拒當腸癌化療逃兵 選口服健保有給付
標靶藥物治療 助轉移腸癌患者延命
少子化衝擊,血液存量面臨挑戰!新版「捐血者健康標準」擴大捐血族群
今年流感病毒株大魔王是誰?什麼是流感三部曲?「流感重症OUT!」衛教開跑
糖胖症僅控糖減重還不夠,器官保護不可少!「診間4問」啟動心腎體重全面保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