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肠癌的患者,装上人工肛门后,因为没有括约肌控制排便,因此必须贴上的便袋收集粪便。一旦便袋渗漏,恶化成浸润或溃疡,患者不仅要忍受生理上的疼痛,同时也会造成心理的创伤。所幸,医院的护理师发挥巧思,制作加长型便袋供病人使用,不仅减少渗漏,得到病患及家属好评。
肠造口便袋渗漏 为患者常见问题
大林慈济医院护理长陈静享表示,当肠道发生癌症、憩室炎或肛门廔管,无法正常使用肛门排便时,就必须以人工手术的方式,将由原本的肛门改放在腹部上,由另一个出口排泄每日产生的粪便,这种人工的造口就是“人工肛门”,亦称为“肠造口”。
由于人工肛门因没有直肠感觉神经及括约肌,无法控制排便,通常粪便会不自主的流出,因此必需在造口外面,贴上便袋随时收集粪便和肠气。而肠造口便袋渗漏是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便袋渗漏常造成腹部周围皮肤破损,症状包括皮肤出现红斑,若皮肤状况恶化,还会出现表皮损伤及流出渗液,形成浸润或溃疡,患者将会非常疼痛。
加长型便袋造口 减少渗漏获得好评
陈静享护理长指出,手术后肠造口评估是护理造口病人最重要的一部分,包含造口外观、颜色、大小、位置、造口黏膜、口径大小、黏膜颜色、黏膜湿润、缝线状况、造口开口方向及是否有支撑棒等;造口袋的选择会依据造口评估后、病人或家属支持的态度及病人的经济状况,协助病人选择当时最适合病人之造口器材。
大林慈济医院护理师王金敏及副护理长刘盈君表示,照护肠造口病人的护理同仁发现,肠造口本身的形状、大便量多等状况,使便袋出现渗漏,甚至在半夜还曾发生粪便量过多而爆袋,让病人及家属手忙脚乱。因而从实际经验中不断改良设计,设计出制作花费不到50元台币的加长型便袋的造口,不仅让减少渗漏,同时还能一年省下十几万医疗费用,得到病患及家属好评,更荣获经济部工业局第28届全国团结竞赛铜塔奖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