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来得又快又急,有民众讨论台湾是否仿效外国「与病毒共存」?台湾目前是有与病毒共存的条件吗?对此指挥官陈时中回应,目前我们仍在努力「清零」中,无论怎么样,在疫调跟匡列整体都要努力去做,陈时中强调,「我们是在跟时间赛跑,争取的时间越多,台湾就越安全」。即使要「与病毒共存」现在的时机可以吗?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表示,现在这个时机点看起来是还没到,现在是在从「清零」往「与病毒共存」的道路上,更重要的是减少感染「保全医疗量能」。

台湾疫情仍险峻,除了桃园、双北,高雄、宜兰也出现疫情,当本土疫情社区病毒有不确定感染源时,台湾是否要追求清零?或者与病毒共存?
洪子仁表示,清零是台湾一开始的策略,但从桃机群聚事件来看,Omicron来得又快又急、无孔不入,且对于家户、职场、餐厅穿透率非常高,如果以清零作为现在的策略,可能得付上非常大的经济代价。
如果要与病毒共存,现在这个时机点看起来是还没到,因为台湾还有3百万个小朋友、2百万个成年人尚未打疫苗。从国外案例来看,Omicron一旦缺乏有效的防疫、隔离、NPI的话,可能一进入社区,就会指数型传开。在感染数这么大的情况下,既使致死、重症比例低,但算起来还是会有,这也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我们现在是在从「清零」往「与病毒共存」的道路上,我提出来的策略就是减少感染。现阶段感染愈少、愈慢愈好,每天零星个案没关系,因为大部分都是轻症,只要完善隔离、住进集中检疫所等待康复。重点是要尽量压低确诊数,不让染疫数量冲破医疗量能,造成医疗崩溃。
洪子仁表示,与病毒共存的定义,就是不要冲破这条医疗量能线。英美目前的做法是不看每日确诊数,改看医疗量能:有多少人住进加护病(ICU)?有多少人被插管?病房的使用率是多少?只要这三个比例没快速拉升,就达成了与病毒共存。这样,一方面经济民生可以继续,一方面医疗量能也能维持,就慢慢走向共存。
指挥中心现在推外出戴口罩,双铁不吃东西,公职过年不拜票等,这些方案都对民生影响不大,是用NPI强度调控确诊人数,保存医疗量能。民众自身则要评估风险,有无打疫苗、有无落实NPI,以及去餐厅有无落实实联制,大家都要负起风险管理的责任,才能如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