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是存在已久的疾病,因為傳染率高、又必須至少規律用藥治療6個月以上,患者若沒有完成療程,可能演變成更難治療的「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疾病管制局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若有專責照護體系治療這類患者,除了痰液轉變為不含菌的時間明顯縮短外,36個月的治療成功率也提升至82%。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造成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見的原因多為病人服藥順從性不佳;這類患者常需合併二線抗結核藥物的長期針劑注射治療,不僅治療費用非常昂貴,且治療時間長達2年以上,甚至需要手術治療,造成病患的順從性也較差。
周志浩表示,為了因應多重抗藥性的問題,疾管局從2006年開始推動以病人為中心的「都治計畫」,經由公共衛生與醫療照護體系的合作,送藥到府確保病患有服藥。
2007年成立「多重抗藥性結核病醫療照護體系團隊」,該體系由萬芳醫院、衛生署桃園醫院、衛生署彰化醫院、衛生署胸腔病院以及中華民國防癆協會組成,讓多重抗藥性病患獲得完善的照護和治療,以避免抗藥性菌種持續擴散。
研究顯示由於自從建立專責照護體系,正在治療中的多重抗藥性個案,從原本的400人以上,今年3月1日下降為229人;患者除了痰液轉變為不含菌的時間明顯縮短外,36個月的治療成功率,也從原本的61%提升至82%,該成果已於知名醫學雜誌 Plos One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