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寒流一波接著一波,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天氣寒冷,關節部位發炎,經常出現疼痛到無法入睡,紛紛到醫院報到。醫師說明,多數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在冬天特別感到疼痛,並非因關節內部本身發炎,而是其周圍軟組織和表淺層肌腱因無法適應濕冷氣候而使肌肉和血管出現過度收縮,引起發炎和疼痛的現象,建議做好保暖、適度運動,活絡血液循環。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周昌德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因自體免疫系統不良所引發的慢性發炎性的關節疾病,從流行病學來看,發作原因除了細菌或病毒等環境病原感染和抽煙習慣外,70~80%源自位於第6對染色體短臂上之主要組織相密複合體之HLA-DR遺傳基因,以及Anti-CCP抗體對關節的破壞。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罹病率女性高於男性3倍,可能與女性荷爾蒙容易刺激Anti-CCP不正常分泌有關。
常見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症狀,被侵犯的關節會出現發熱、腫脹、疼痛和僵硬,尤其早上起床時可能會出現1~2小時關節僵硬的現象,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關節變形。對多數人而言,「痛」是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的第一印象,尤其天氣變冷時更覺得疼痛有如「寒風刺骨」難耐。
周昌德醫師表示,多數病患認為冬天氣候濕冷容易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發,可是依據臨床經驗發現,在冬天會感覺疼痛感加劇的病人,其病情在先前藥物控制下多處於穩定狀態,血液指數也屬正常,這正代表關節內部本身並無惡化,寒風刺的不是「骨」!真正造成冬天疼痛感加重的原因是關節周圍軟組織和表淺層肌腱的發炎現象,因為天氣寒冷容易使肌肉和血管收縮,如果無法及時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和肌肉放鬆,就會長期緊繃,肌肉僵硬,甚至導致劇烈的疼痛。
周昌德醫師提醒,為了避免天氣寒冷引發手腳的血管、肌肉異常收縮和劇烈疼痛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和一般民眾可以多穿衣服,隨時注意保暖,適度運動,經常按摩和熱敷關節疼痛部位,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身體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