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首例破傷風死亡個案,死者是南部的71歲老翁,月初他搬運機械時,曾不慎遭生鏽的器具砸傷腳趾,由於沒有謹慎處理傷口,結果感染到破傷風桿菌,月中出現吞嚥困難、牙關緊閉等症狀,後來雖然送進加護病房治療,仍在住院8天後不幸往生。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疾病,潛伏期約3~21天,主要是土壤或媒介物受到動物或人類的糞便污染後,透過一般傷口、撕裂傷、燒傷或注射受到污染的藥物,導致破傷風桿菌由開放的傷口侵入血液所引起。
典型的破傷風痙攣現象為「角弓反張」,也就是沿著脊骨的肌肉痙攣,使得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後彎曲,呈現半圓形的弓狀,有時臉部表情會因肌肉痙攣,出現揚眉、咧嘴的表情,並伴隨強烈的肌肉收縮疼痛,嚴重者可能死亡。
疾管局統計,近10年來破傷風死亡案例,因施行破傷風疫苗接種後已趨於零,每年確定病例均為10餘例,僅2005、2006、2011、2012年各有1例死亡、2010年有2例死亡。
疾管局提醒民眾,遇災後清理家園或平時工作時,若有被土壤、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之傷口,或被生鏽的器具割傷,除了應儘速至醫院接受傷口的處理,如有感染破傷風之虞,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適時追加破傷風類毒素,提高破傷風免疫力;如有高度疑似感染的狀況,醫師亦可使用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或破傷風抗毒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