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約新增2千名淋巴癌患者,由於初期無明顯特殊症狀,又經常與感冒混淆,導致患者延誤就診,醫師提醒,如果出現「燒、腫、癢、汗、咳、瘦」6大症狀,符合任何一項或多項、且找不出原因,可能就是淋巴癌的警訊,應及早就醫諮詢。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聖懿表示,淋巴癌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在台灣,以中老年人為好發對象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好發於40歲前青年人的何杰金氏淋巴癌相較,發生率約為9:1;患者性別則沒有明顯差異,臨床上女性患者略多於男性患者。
淋巴癌初期沒有特殊症狀,甚至容易與感冒等一般疾病混淆,黃聖懿醫師建議患者,若出現下列疑似症狀時,可先到家醫科就醫,若其他可能致病原因均遭排除,醫師比較有概念聯想到可能是淋巴癌,進而轉介到血液腫瘤科確診。
這大6警訊包括:
「燒」:莫名的發燒,常常發生在晚上6點至10點之間,且以一種規律型態持續每1、2天就發燒。
「腫」:莫名淋巴結出現腫塊,雖然全身淋巴都可能產生,不過以脖子與皮膚上的腫塊最容易被發現。
「癢」:皮膚莫名搔癢,感覺像是從體內發癢。
「汗」:在沒有運動的情形下突然冒冷汗,不少患者是一覺醒來,在沒有做惡夢嚇醒的情形下,出汗連衣服都濕透了。
「咳」:持續咳嗽超過2周以上。
「瘦」:在沒有減肥的情形下,半年內莫名體重驟減10%。
黃聖懿醫師表示,目前已有標靶藥物可用來治療淋巴癌,不過要提醒的是,此藥物針對的是帶有特定標靶CD20的患者,臨床統計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有8成屬於B細胞,其中又有6成患者帶有此標靶,才適合使用標靶藥物,5年存活率可達50%。
因此,對於國內絕大多數淋巴癌患者而言,淋巴癌的惡性程度其實不如其他癌症,甚至幾乎可治癒。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年發行「認識淋巴癌」衛教書籤套卡,鼓勵民眾落實早期發現、癌友全程治療,才可降低復發風險,邁向治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