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3/18 下午 06:09:10

被強迫休假真的好嗎?日醫:自行決定休假日,更有利於「自我效能」提升

(關鍵字: 精神 , 假期 , 休假 , 數位過勞 , 自我效能

週末假日、民俗節日、新年假期或黃金週等國定假日,這麼多的假日實在令人開心。但其實以前的日本,假日並不多,而現在一年約有16天的國定假日,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一年約10天),日本的國定假日算是多的。

只是換個角度觀察會發現,由政府決定的「官方」、「大家一起休」的假日實在太多了。雖然近年開始流行在新年、黃金週等長假時,大家會錯開時間輪流休假,但是一到假日大家都想出門,到處都是人擠人,更別說假日出遊很多消費都變貴,感覺特別傷荷包。拜「快樂星期一」制度所賜,日本很多國定假日都會訂在星期一,方便大家可以六、日、一的三連休,但對於星期一固定有重要工作的人來說,就十分困擾了。

「被賦予」跟「被決定好」的假日

最理想的休假狀態應該是因應個別需求來安排,比方說有人偏好在空閒的週間休假,也有人喜歡在有活動、特殊規劃時休假,或是在孩子生病、家人有狀況時彈性排休等,而不是由官方決定的齊頭式休假。我相信,今後「自行決定何時休息」的觀點將會越來越受重視。

或許有人認為「特休假變得比較好請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確實,日本政府於2019年部分修訂勞動基準法後,強制性規定雇主須安排休假期間,由勞工自由選擇休假日期,一年至少必須休5天的有薪年假。

不過,各位真的有在喜歡的時間充分享受休假的記憶嗎?根據2017年厚生勞動省的調查,有薪休假取得率僅51.1%,當中休假取得率高的行業跟取得率低的行業之間的差異竟高達40%。過去我在大學附屬醫院服務時,雖然累積了一堆假,卻從來沒有請過。我曾經因為值班完累得要命,想請假回家好好休息,結果不是碰到患者臨時有狀況,就是回到家還是得繼續跟實習醫師討論,說是休假根本都在工作。

近幾年,企業若未督促員工消耗掉年假,就會被勞動基準監督署盯上,據說有些公司會強迫員工休假。雖然有假可休值得感恩,但因為他人指派而休的休息,在精神層面上並不是件好事,因為它會損及「自我效能」。

談到「自我效能」,意指為了達到某個成果採取適當行動,且具備完成該任務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類似自信的概念。自我效能較高者會為了成功而積極加倍努力,最終較容易達成目標。在面對遠距工作時的孤寂與焦慮感,事實上自我效能的適用範圍不只工作,對「休息」也是個重要的概念。

根據自我判斷決定「休息」的時間點

關於休息也是,與其任由國家或公司幫你決定,可以自己決定、選擇時間的休息,更有利於自我效能的提升。丹麥的預防.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小組,針對7931人如何度過休假日以及自我效能等心理特徵,進行相關調查。研究發現,自我效能低落的人,似乎會花更多時間在假日時坐著。這項北歐的研究中,自我效能的低落普遍與受試者個性內向等心理特徵有關;但在日本,自我效能的低落推測與日本人特有的心理,如「無法自由運用特休假」或「擔心休假會給旁人帶來困擾」脫不了關係。

結論就是,除了要把握六、日、民俗節日、黃金週或新年假期的時間好好休息外,也請儘量視自己的需要決定休息時機。簡單來講,就是掌握「休息」的決策權。決策權代表充分掌握職務及任務,保持主動出擊的心態。如果有休長假的計畫,請提前在半年甚至一年前事先安排,或是在決定工作計畫前,預先排定休假的日期等。

剛開始可能會像我在大學醫院工作時期那樣不太順利。不過,時代也已經變了,休息不再是被動式地「被賦予」,請主動積極「安排」自己的休假。擔任管理職的讀者在工作調度上也應該更靈活,讓員工在安排休息時更有彈性。

本文出自三采文化《數位過勞:睡眠專科醫師的56個休息提案,修復online/offline切換倦怠》一書,作者/西多昌規醫師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