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媽媽,大家常忽略爸爸的感受,其實爸爸和媽媽一樣,也需要被支持與鼓勵。當家中多了一個新成員,大多數人都會關心媽媽的感受,卻忽略新手爸爸其實也需要被關懷。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許曼君表示,男性和女性一樣,在扮演新的家庭角色時,也會擔心自己做不好。只是男性習慣隱藏情緒、默默承擔壓力,久而久之,大家便忽略了他們的感受。
新手爸面臨的挑戰與壓力
•來不及做好「當爸爸」的心理準備
懷孕荷爾蒙的變化會讓女性產生育兒本能,男性則要等到孩子出生才能開始意識到自己做為父親的角色、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結。
•害怕自己無法做的像太太一樣好
大多數男性都會擔心自己不夠細膩溫柔、無法照顧好小孩。
•需求及感受被忽略、缺乏親友與另一半的支持
孩子出生以後,媽媽多半會將生活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親友們的關注焦點則放在媽媽身上,少有人會關心爸爸的需求與感受。
•沒機會學習、練習育兒技巧
雖然新手父母可以藉由書籍、講座、網路及媽媽教室學習育兒知識,但理論和實務畢竟有落差,許多爸爸都會被媽媽嫌棄「笨手笨腳、礙手礙腳」,沒有足夠的時間及空間學習育兒技巧。
•擔心自己無法滿足社會期待
現代爸爸承擔的社會期待除了扮演家庭的經濟支柱,還有分擔家事、育兒、安排家庭活動等,這些有形無形的社會壓力很容易讓爸爸們喘不過氣。
孩子出生後 把握2原則調適心態
面對孩子出生後的種種挑戰,許曼君建議爸爸們可以用「降低自我期待」與「重新定位角色」來調整心態:
•降低自我期待、了解孩子對父母的個別需求
孩子對媽媽跟爸爸的依附需求本來就不同,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得和太太一樣好。如果想要更了解孩子的需求,可以多向太太討教。
•擺脫工具人思維、重新定位自己身為父親的角色
很多爸爸之所以會惹媽媽發火,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當成工具人,動不動就問「需要幫忙嗎?」身為父親應該要以共同承擔的心態討論育兒分工,對孩子負起完全的責任。
男性vs.女性 教養方式大不同
許曼君表示,女性照顧孩子的時候通常會站在保護的立場,男性則會鼓勵孩子去探索、嘗試,正因如此,爸爸通常會成為孩子認識世界的窗口,帶孩子玩枕頭戰、騎馬打仗等各種有趣的活動,也因為爸爸能夠給予孩子的資源與媽媽不同,所以下列3件事,爸爸來教會比媽媽教的效果好。
這3件事 最好由爸爸來教
1.教孩子建立自我性別與家庭意識
每個男孩都需要爸爸教他認識「男性在家中應該有的模樣」,建立對家庭的責任感,學習如何與伴侶互動、解決問題。
2.教孩子認識身體自主權與性別界線
孩子從2歲起就開始出現性別意識,這時候就可以……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