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去参加“新眼光”电视台录像时,谈了一个话题:“适当管教”。《亲子天下》的总编琦瑜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无论是哪一种管教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管教背后是父母的‘爱’,而非只有‘惩罚’。”
管教的背后是“爱”
每次在谈教养观念时,很多人都会问我:“你打不打小孩?”或“赞不赞成体罚?”老实说,我觉得要做一个完全不生气、不动手、不发怒的父母真的很难,人难免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更何况是跟小孩朝夕相处的妈妈。
另外,管教小孩时有时候也需要靠“惩罚”来建立界线。可是,无论是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经常品尝的“竹笋炒肉丝”,或者是现在大家所谓不打不骂的“爱的教育”,重要的是,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感受到管教的背后是“爱”,而非冷漠、孤立、报复,或是以“爱”为名但出发点却是逞大人一己之私欲的“假爱”。
小孩是弱势的。大人有时候单方面发泄一时的情绪,或者是以管教为表、实质是拿孩子来出气;甚或大人自己心态不平衡而用言语或体罚折磨孩子......这些都是没有“爱”的管教,很容易就让孩子感到委屈、不平、不满、愤怒。忍气吞声长大的孩子,亲子关系严重受伤,在这样的状况下,逆子弒亲也就不足为奇。
可是,在处罚孩子时,要怎么样让孩子知道,妳是爱他、为他好?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尤其孩子在被责骂时,往往会误以为你的爱有条件:要乖乖听话、考一百分、要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好好练琴、写功课......妈妈才会爱我,否则妈就会不爱我、骂我。在这个状态下,孩子并不能体会你的责骂,其实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