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全民公敌!国内许多肥胖族群尝试各种减重方法,但都瘦不下来,或是稍微瘦一点,却又复胖,让肥胖阴霾笼罩心中,梦魇久久挥之不去。目前国内有生技业者推出一种最新的「体重管理基因检测」技术,只要透过口腔黏膜细胞,检测DNA,就可以找出肥胖原因,让身体健康无负担。
肥胖易造成心血管慢性疾病
内科医师苏圣棻指出,根据统计,台湾的成人或儿童,体重过重及肥胖者,占人口比例达1/4到1/3,显示体重过重在台湾已成为一项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控制饮食的热量,少吃淀粉,少碰油炸类食物,多多运动,都是成功瘦身的不二法门。
临床证实,因肥胖而导致的胰岛素抗性,易引发身体多种代谢性异常,进一步造成高血脂症、动脉粥状硬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除此之外,肥胖也是许多癌症的危险因子之一。要是身体质量指数超过25,就需要控制体重。若同时合并至少2种上述的健康问题,就有减重的必要。
肥胖体质先做基因检测
苏圣棻医师表示,肥胖基因是一系列与肥胖有关的多个基因的总称。目前常见的肥胖基因包括PPARγ、ADRB2、ADRB3、GNB3、UCP1,这5个肥胖基因都与脂肪的新陈代谢有关。PPARγ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与增大 ; ADRB2主要影响脂肪分解作用,与全身性肥胖有关,带有此基因的肥胖者应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取 ; ADRB3基因主要影响内脏脂肪堆积,造成上半身肥胖问题;而带有UCP1基因变异者则与下半身肥胖有关,属于西洋梨型身材。
此外,研究也发现,「淀粉型」肥胖绝对要少碰淀粉与醣类,「脂质型」与「代谢型」肥胖对于油脂摄取要斤斤计较;「脏器型」肥胖容易在内脏囤积脂肪,对健康造成威胁;「顽固型」肥胖则是有基础代谢率极低的问题,后两者都要多运动,加强新陈代谢,否则很难瘦下来,且就算靠节食瘦下来,也很容易复胖。
同时,遗传性肥胖通常是由多个基因造成,透过基因分析虽可为个人量身打造体重管理组合,不过,肥胖成因不只是归究于遗传基因,有人天生是瘦子,却因生活习惯的暴饮暴食、高脂饮食而变胖,所以尽管从基因可知道「为什么变胖」和「该怎么瘦身」,但良好作息与饮食习惯更是大意不得。
基因检测让健康管理更有效率
苏圣棻医师强调,基因是存放在染色体上的DNA遗传讯息,目前已知人类有2至3万个基因,透过基因检测可发现生物遗传特性,成为流行的预防性检查。不过,基因检测和健康检查不同,人的健康状况会随环境与习惯而改变,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掌握当时的健康状态。
DNA在每个人一出生时就已确定,所以DNA基因检测具有终身的参考价值。然而多数疾病的发生与否通常并非由单一基因来决定,因此,检测越多相关基因预测能力会越趋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后天环境对基因的影响非常巨大,带有高风险基因的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饮食控制、生活习惯改善、定期健康检查,以远离致病因子。 例如,具有高度肥胖基因的人,经由后天的减重饮食管理,减少脂肪囤积,有效降低因肥胖引发的慢性病发生率,让个人健康管理及预防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