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晃晃的,站立时没有看到足弓,这是有扁平足吗?扁平足只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把握在2~6岁黄金治疗期,就能有效改善扁平足症状!
家长带着5岁的儿童就医,询问:「孩子走路晃晃的,站立时没有看到足弓,这是有扁平足吗?」
孩子的生长状况一直是父母最担忧的事,若肢体发育的过程中有问题或有先天性疾病而不知、错过黄金治疗期,可能会让孩子在未来承受生活上的不便。恩主公医院复健科薛千川医师说明,30%的孩童有足部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扁平足,若没有在儿童时就接受治疗,可能会造成行走上的困扰。
扁平足不是病!先天性足部缺陷
扁平足只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扁平足」是一种足弓塌陷的先天性足部疾病,因为足弓塌陷时像鸭母蹄,所以又称「鸭母脚」。家长不需要过度担心!
每个人的脚掌内侧都有一个呈弧状的部分,称为「足弓」,弓型结构主要是帮助人类在走路时,吸收能量和缓冲震荡的功能,当足弓消失,便是「扁平足」。
薛千川医师解释,扁平足分为软性扁平足与先天异常扁平足,前者抬起脚时看的到足弓,但踩地时足弓就塌陷、看不见,这类病人占九成以上;后者无论有无踩地,脚底都是平的,虽占少数,但通常必须开刀治疗。
卫生福利部台北医院复健科黄尚阡医师说明,功能性扁平足是一种足部结构异常的状态,例如:足弓处过度平坦或是过度降低,使足部失去避震功能、脚承受过多压力,造成足部不适、疼痛,使走路步态不稳、影响行动能力、无法顺利进行喜欢的活动或运动,甚或是使运动表现不佳。
扁平足在外观上看起来脚掌是平的,最常见的困扰便是走路摇摇晃晃且不稳定、常跌倒、平衡能力不佳、单脚站立的时间较少,或是常抱怨无法久站,甚至走一小段路就喊脚酸、走路姿势两侧不对称、内八字或外八字步态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在体能课的表现。
把握2~6岁前最佳治疗时机
黄尚阡医师表示,儿童的足弓约在2~6岁开始发育,最晚在10岁前发育完全,过程中家长可多观察留意儿童的平衡与行动能力、观察及追踪足弓的形成。
家长们平时多关注儿童的足部健康,若观察到儿童出现足部疼痛、步态不稳或姿势问题等,把握在2~6岁黄金治疗期介入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若确定有扁平足,可透过复健科医师、治疗师评估并安排合适的治疗方式,例如以环境刺激和居家活动训练,剌激及改善功能性扁平。
也可多使用环境刺激、安排足部训练,都能帮助儿童足部肌肉发育、增加足部稳定性,及早发现、即时预防与治疗都能降低形成扁平足的机率,早期介入治疗对于扁平足儿童的行走状态与能力更是至关重要,可预防儿童功能性扁平足问题并促进足弓的发展。
3招促进足弓发展
卫生福利部台北医院复健科杨敏君物理治疗师建议家长可透过以下方式,剌激儿童的足底部肌肉,帮助儿童足部肌肉发育、加强足弓发育与增加足部稳定性:
1.增加赤脚时间:
鼓励儿童赤脚活动,透过赤脚行走在室内地板或是柔软踏垫等平面上。
2.多样化的地面刺激:
带领儿童赤脚踩踏草地、沙滩、泥土等,包括不同的地面材质和高度。
3.进行足部运动训练:
将卫生纸或细绳放在儿童前方的地面上,鼓励及引导儿童以脚趾捡拾卫生纸,可以搭配数数字或唱歌,也能增加难度,例如:请儿童夹住卫生纸的脚要能做上下移动,且维持卫生纸不滑落。
也能在地面上放置不同形状和高度的物体,让儿童走在物体上面,或是在指定形状或颜色的障碍物上进行跳跃,又或是带儿童玩跳绳,都能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与提高儿童参与动机,可锻炼能增强足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每次训练的时间与次数根据儿童的能力进行调整。
采访撰文/林宜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