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8/14 上午 11:35:30

糖尿病一定是高血糖惹祸?低血糖恐更致命!5口诀防血糖忽高忽低

(关键字: 糖尿病 , 低血糖 , 测量血糖

糖尿病一定都是高血糖惹的祸吗?其实,低血糖也可能是隐藏杀手!糖尿病为国人2022年十大死因中位居第6位,每年近万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据国民健康署统计,全国约有200多万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糖尿病人新增2万5千名,低血糖恐引起急性并发症,成为无形杀手!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多与高血糖或低血糖相关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大多与高血糖或低血糖(测量血糖值<70mg/dl)相关,如高血糖造成酮酸血症、血糖高渗透压昏迷。低血糖会引起心悸、躁动、昏迷、休克等。研究发现,曾发生低血糖者,在大血管并发症、小血管并发症或死亡率,都比不曾发生低血糖的人更高。所以糖尿病控制血糖时,特别要避免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牢记「量、吃、量、拉、呷饱未」5口诀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控制血糖,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况发生?奇美医院护理部内分泌新陈代谢科病房护理长陈淑娟指出,首先,护理师会在给予病人血糖药的前后做好进食/消化评估与追踪:运用方便记忆的标语「(药前)量‧吃‧量‧拉;(药后)呷饱未?」:

1.「量」血糖:测量血糖值时间点,有分成饭前测血糖值,或饭后2小时测量的血糖值。

2.「吃」东西:有进食之意愿并已备好食物在旁边。

3.饮食「量」:上一餐进食量是否小于之前的50%。

4.「拉」肚子:是否有腹泻多于三次/当日。

5.「呷饱未」:在给药后30分钟要追踪病人「吃饱未?」是否进食、及进食类别与量。

護理師會在給予病人血糖藥的前後做好進食/消化評估與追蹤:運用方便記憶的標語「(藥前)量‧吃‧量‧拉;(藥後)呷飽未?」。
护理师会在给予病人血糖药的前后做好进食/消化评估与追踪:运用方便记忆的标语「(药前)量‧吃‧量‧拉;(药后)呷饱未?」。

饮食状况影响血糖变化,也是使用血糖药物调整与否的重要参考。所以清楚病人饮食量是血糖控制的重要基石,也是需要病人与照顾者的参与才能做好的工作。

糖尿病整合照护,有效控制低血糖

护理师评估病人进食量改变、腹泻多次或有不适症状等,主动跟医师讨论后,医师依据病况与饮食摄入量作为血糖药物调整参考,或转介糖尿病卫教师及营养师介入照护。首先要厘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让病人及家属知道如何处理低血糖,更重要的返家后预防低血糖发生之照护应注意事项:

1.要记住自己的低血糖症状,以便及早发现低血糖并尽快处理。

2.无论使用口服或注射降血糖药时,剂量要准确,且用药后按时进食。

3.三餐需要定时定量。

4.运动前、后须先测量血糖,若是太低(120mg/dl以下)可吃些点心补充热量。

5.生病时,如果食欲差,勤量血糖,建议此时三餐餐前及睡前要量血糖,药物剂量需做调整,请与医师或卫教师连络。

6.外出时应该随身携带糖果、饼干以备低血糖时食用。

稳定血糖有方法,注意营养照护

奇美医院营养师曾郁芳表示,营养照护要了解近期食欲状况,以及平常饮食史,若是因疾病而食欲不佳,会与病人讨论是否额外摄取营养补充品,以补足热量(糖尿营养配方1罐大约有25至30公克醣类,相当于半碗白饭);若是低血糖常发生,须注意发生低血糖时间点,如评估非饮食摄取量问题,需与医师讨论是否调整血糖用药;除此之外也会卫教病人醣类食物以及份数概念。

血糖管理是日常生活一部分,在常规使用血糖药物时,仍要做测量血糖、注意身体的变化、进食与消化情形等,以有效的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不用再担心低血糖找上门而往返医院就医,也能缓解家人照护压力。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