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3/30 下午 05:33:26

美秀集團女貝斯手摔下舞台髕骨脫臼!醫:髕骨脫臼非只是骨頭跑掉,隱藏這風險…

(關鍵字: 盧廣仲 , 林杏青 , 婷文 , 美秀集團 , 髕骨脫臼

日前2022大港開唱,在最後一場美秀集團與盧廣仲的表演時,竟發生意外,唱到最後一首歌《罪愛1995》時,貝斯手婷文突然在台上跌倒,經檢查為髕骨脫臼,經紀公司隨後發文表示「髕骨脫臼不嚴重,但很少見,現已將骨頭復位,人在休息中。」復健醫師則提醒,髕骨脫臼並非只是骨頭跑掉,需要詳細檢查,而且有些患者會反覆發作。

髕骨脫臼並非只是骨頭跑掉,需要詳細檢查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表示,髕骨脫臼大多由創傷引起,大部分來自膝蓋非接觸性的扭轉(例如腳跟固定在地上,脛骨向外扭轉),或是內側遭到強力撞擊引發。大約有15-60%的病患會在第一次發生後反覆發作。因此無論是否手術,之後的復健訓練都很重要。

髕骨脫臼並不只是骨頭跑位的問題而已,髕骨脫臼時,常伴隨負責穩定內側膝蓋的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韌帶損傷,這條韌帶在膝蓋彎曲的前二十度尤其重要。

患者就醫檢查時,醫師可能會根據不同狀況安排X光檢查確認骨頭之間相對的排列、是否有骨折,以及關節面問題。復健科醫師透過軟組織超音波檢查,則可以知道是否有合併MPFL等韌帶損傷,進行注射治療,也可能依據檢查情形,安排後續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

髕骨脫臼後五階段復健訓練

林杏青醫師表示,髕骨脫臼後的復健訓練,大致上可以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降低發炎、腫脹以及疼痛。

第二階段:恢復關節的活動度、組織的柔軟度。

第三階段:增加力量。

第四階段:增加動作品質和協調性。

第五階段:競技專項動作練習與準備回到賽場的訓練。

一到五階段是一個漸進式的光譜,彼此略為重疊,每個階段隨個人狀況不同,以二到六週為單位前進。

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復健重點

林杏青醫師表示,急性期可以冰敷、搭配消炎止痛藥物、物理儀器治療(冷、熱、電、光療),在疼痛可忍受的範圍下,可以以枴杖輔助和護具支撐下行走,也可搭配貼紮固定。伸展運動可以從坐姿或俯臥下「用力抱膝彎曲----伸直」的模式逐漸恢復活動度,同時可以在不引起關節進一步產生疼痛下,漸進搭配在固定式腳踏車上,向前、向後踩踏。

第三階段復健重點

力量相關訓練以大腿股內側肌以及臀肌訓練為主,搭配核心穩定的練習,因為此時常常伴隨韌帶鬆弛不穩定,出力的方式也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再次脫臼,如果能有專業人士指導較能放心。這個階段也可搭配電刺激針對股內側肌刺激。由於大腿外展、外旋的肌力常常減弱,因此可以用彈力帶等方式加強臀部肌肉的穩定性。隨著肌肉力量逐漸增強,可以加入上樓梯等訓練(初期避免膝蓋完全伸直),以及向前及倒退走路、水中走路、跑步機等有氧訓練。

第四第五階段復健重點

整體肌肉力量提升、走路的步態逐漸正常、出力的感覺能夠重建之後,再帶入各種快速變換方向、快速出力、跳躍的相關動作訓練,一般競賽需求通常以兩腳單腳跳躍能力差距<10%當作標準。

重建大腿外展外旋肌力。(示範/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
重建大腿外展外旋肌力。(示範/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
雙腳及單腳支撐下,重建大腿外展外旋肌力,以彈力帶訓練。(示範/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
雙腳及單腳支撐下,重建大腿外展外旋肌力,以彈力帶訓練。(示範/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
雙腳及單腳支撐下,重建大腿外展外旋肌力,以彈力帶訓練。(示範/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
雙腳及單腳支撐下,重建大腿外展外旋肌力,以彈力帶訓練。(示範/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
體感覺訓練:訓練時用腳輕觸目標,目標為養成施力時正確的肢體姿勢。(示範/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
體感覺訓練:訓練時用腳輕觸目標,目標為養成施力時正確的肢體姿勢。(示範/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表示,髕骨脫臼大多由創傷引起,大部分來自膝蓋非接觸性的扭轉(例如腳跟固定在地上,脛骨向外扭轉),或是內側遭到強力撞擊引發。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表示,髕骨脫臼大多由創傷引起,大部分來自膝蓋非接觸性的扭轉(例如腳跟固定在地上,脛骨向外扭轉),或是內側遭到強力撞擊引發。
林杏青醫師表示,髕骨脫臼後的復健訓練,大致上可以分成五個階段。
林杏青醫師表示,髕骨脫臼後的復健訓練,大致上可以分成五個階段。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