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群医师表示,另外一个有趣现象是,出生后三个月内的平均气温对于手术发生率有最高的相关性,比出生当月气温的影响力还大,这个现象说明了髋关节发育非常受后天如何照顾的影响。例如台湾11月均温22度,3月均温20度,为何11月较暖和但出生的婴儿有较高的手术率?因为11月出生的婴儿经历12、1、2三个月的低温,被裹得紧紧的,髋关节脱臼的风险就上升了(0.64/1000),3月出生的小孩,也许出生时气温低,但经历4、5、6三个月气温逐渐回暖,家长给婴儿越穿越少,大腿可以自由踢动,髋关节脱臼的风险就下降了(0.41/1000)。
他说,持平而论,台湾新生儿筛检已经做得不错,德国是施行髋关节超音波普筛的国家,髋关节脱臼手术发生率是0.26/1000,台湾在2005年之后的夏季出生的婴儿,脱臼手术发生率已达先进国家的水准。但台湾冬季出生的婴儿手术发生率是夏季出生的两倍,因此未来公卫筛检政策应以改善冬天出生婴儿的髋关节筛检为重点。
张嘉献主任强调,要改善冬天出生婴儿的髋关节脱臼手术发生率,我们有三件事可以做:
一、以社群媒体或报章杂志教育父母亲,冬天即使气温低也不要把婴儿的大腿包紧裹直,这种不正确的襁褓文化已被许多文献证实会导致髋关节脱臼。
二、儿童健康手册内的卫教资料,将冬天出生婴儿当作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好发族群,教育家长要确实将婴儿大腿摆在弯曲外展的姿势,也提醒医师诊视婴儿时要注意穿衣物的方式,全民都有在注意,冬天婴儿罹病率就不会跟夏天婴儿差那么多。
三、政策上适度放宽髋关节超音波执行的条件,因为还没到脱臼地步的髋发育不良,不容易由徒手检查出来,超音波检查是避免遗憾的好方法。